由多阅公益主办、伊顿中国支持的新泾中学生涯教育2021寒假活动历时一个月圆满落幕。本次活动的参与主体,仍是去年暑期参与活动的新泾中学六年级的两百余位学子。1月20号,暑期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近三十名大学生志愿者顺利完成了培训,正式成为陪伴新泾同学们共同阅读探索的志愿者。在学习了解本次活动的理念和具体安排后,志愿者们便陆续开始根据分组名单组建讨论小组。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学生志愿者带领同学们观影、阅读、讨论,同学们渐渐放下拘谨逐渐敞开心扉,参与的热情愈发高涨。这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收获颇多,也让志愿者们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和共同交流加深了对生涯教育意义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活动的最后,大部分志愿者和参与的同学均在反馈中表示出了很高的满意度,为本项目后续的系列活动提出了宝贵意见。
书单影单的挑选斟酌
在暑期的生涯教育活动所选择的书单影单的基础上,工作人员进一步调整了书单影单,围绕原先“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规划、职业探索、社会探索”四个主题,挑选出四本书+四部电影供同学们选择展开讨论。同时,工作人员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设想了讨论可围绕的主题并设计了具体问题,提供给志愿者们足够的在实践过程中的参考资料。
在18个小组成功建组后,志愿者们与同学们顺利对接并以小组为单位辅助同学们选定了本次活动开展所 要基于的一本书和一部电影。在时间框架的总体安排下,同学们与志愿者灵活调整进度,顺利完成了阅读观影任务,并圆满完成了共三次的小组讨论任务。
书单影单设置的具体内容——以《对年轻科学家的忠告》为例
“1+3”模式:完整的反馈机制
由于活动涉及到两百余名学生规模较大,且线上开展易碰到各类突发性困难,多阅的工作人员为本次活动进行了明确的分层,并对志愿者们进行了明确的分工。采用的“1+3”模式保障了问题反馈的及时性和任务下达的及时和高效。
“1”为中学生组成的小组——小组内选出的组长负责与志愿者合作开展小组活动,并按时收发材料、布置阶段性任务。
“3”为中学生小组背后由志愿者和多阅工作人员组成的三层支持——每个中学生小组都由一至两名志愿者直接负责对接,对接志愿者全程陪伴学生进行观影阅读及填表讨论,并在每一次小组讨论中与学生组长合作引导同学们分享想法,21位直接对接志愿者组成了第一层支持;每个班的三个小组合为一个小队,由一位志愿者统一负责问题解答和通知管理,6位担任小队长的志愿者组成了第二层支持;参与组织去年暑期活动的三位多阅工作人员,则进一步解答小队长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并总体把控进度布置任务,分工推进本次活动顺利举办,位第三层支持。
活动开始前,多阅的工作人员根据反馈和新的需要,修改完善了暑期设计的四份表格,包括《中学生阅读和观影记录表》、《中学生小组讨论记录表》、《志愿者服务反思记录表》和《志愿者小队讨论记录表》,统一了资料收集的时间节点和整合格式,为活动总结和反思准备了充足的资料。活动过程中,各层志愿者充分配合,为同学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打破沉默,迈步成长
虽然已经历了暑期的活动,但首次小组讨论时,同学们依然有些羞涩,不太敢于打开话匣子,多数同学都显得较为胆怯,不敢发言。加之同学们忙碌的假期日程安排和线上活动存在的硬件问题,志愿者们的引导工作也一度陷入困局。但志愿者们积极与组员们沟通,充分发挥各组小组长的力量,并借助前期工作人员准备的资料明确活动流程、丰富活动内容,同学们的积极性很快得到了调动,第二次的讨论时,就可见明显的改善。
2月19日,顺利完成了两次小组讨论组织工作的志愿者们参与了活动中期全体志愿者培训大会。在培训大会上,工作团队与志愿者们一同探讨了组织小组讨论过程中遇到的四类主要问题,并共同商讨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制定了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计划。志愿者们纷纷讲述自己组织小组讨论的体会,集思广益谈论自己的想法,为后续工作做了充足的准备。
经过志愿者培训的交流之后,许多志愿者想出的小妙招,较为有效地解决了前期遇到的问题。志愿者们在前期准备过程中与小组长合作,更为用心地为小组成员提供了讨论时的辅助材料。志愿者们不断完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的精神,有力助推了本次活动的圆满完成。
志愿者讨论前准备
中学生小组讨论PPT制作
志愿者刘雅旋表示:“志愿活动不是单方面的帮助,更多的是相互给予,携手共进。通过这次活动我对部分职业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我自身也是一次成长,能帮助更多同学进行生涯规划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志愿者顾如仪在谈及自身成长时说:“首先,在前期的通知以及收表过程中,不断学习摸索如何以最简洁清晰的方式发出通知;不断习惯发出通知后无人回应的情况,也提高了不少抗挫力。其次,在与小组长的沟通配合中,也能不断地学习到如何分配工作,并进行高效有效的沟通。此外,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提升我对于书本的理解和分析,让我进行了很深入的思考,能够把我的所思所学分享给大家,本身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另一方面,在主持讨论的过程中,锻炼了我很大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同学的交流,不断思考如何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最后,与小朋友逐步的熟悉,使我也更能了解中学生的内心想法与思维程度,对于我专业研究也非常有帮助。在讨论中我也与同学分享了自己对生涯规划的理解,即我们并非需要这么早为自己铺好未来要走的路,也无需为职业感到过早的焦虑,但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努力探求自己的志趣、自己的天赋,从而也不断地主动向外探索,了解世界。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也发现,其实同学们这个阶段对于职业的了解是比较局限的,但却也是非常浪漫化理想化的,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点,让同学们不断学习不断发现自我,从而达到生涯教育的意义。”
志愿者活动后感想
与志愿者们共同成长的,还有不断突破自我的同学们。在本次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同学们都有了明显的成长。志愿者吴汉钦指出:“孩子们的生涯规划远超我的想象,他们接触到的世界更广阔,比我们更有远见。”参与本次活动的学生孔李昂对本次活动也给出了“非常满意”的评价,他补充道:“互相讨论、主持人姐姐谈自己的感受是我最喜欢的环节。非常期待日后还能有这样的活动!”相比2020年暑期活动后的反馈,学生们在对于自身职业规划的了解和思考程度上,也普遍给出了更高的打分。
砥砺前行,未来可期
在活动结尾,志愿者和同学们都填写了活动反馈问卷。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寒假生涯教育活动非常满意,在活动中加强了对职业规划的了解,结合自身的兴趣与特质,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能力、收获了友情、充实了寒假时光,并且期待之后的生涯教育活动。志愿者们也对寒假生涯教育活动持肯定态度,通过合作与探讨解决了活动内容、参加成员和讨论气氛等方面的困难,也对职业规划和志愿服务有了新的理解,比如职业规划不是直接明确未来的职业目标,而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与社会去思考职业方向,志愿服务是需要耐心与坚持的事情。此外,志愿者们也对生涯教育活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有利于生涯教育活动不断完善和推广。
(学生填表中所作出的评价)
彩蛋:职业生涯社团的初长成
从去年暑假到寒假的活动中,一批积极踊跃参加的中学同学涌现出来,他们在志愿者的引领下组成了职业生涯社团,为之后持续地组织活动做好了准备。经过寒假的线上讨论,最终有十四位同学自愿加入了社团,并确定好了社团的架构,为下学期及以后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本次活动为期一个月,在工作团队、志愿者与同学们的共同配合下圆满落幕。同学们和志愿者都收获颇丰,并表达出对本次活动的满意及对未来诸如此类活动的期待。相信未来的活动一定能够越办越顺利,并助推更多同学和志愿者不小的成长、帮助大学生与中学生们一起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感谢伊顿中国对项目的全程支持,感谢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的协助!
伊顿中国
作为一家全球的动力管理公司,伊顿致力于通过提供更为可靠、高效和安全的动力管理技术,提高人类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共创美好社区”是伊顿愿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提供绿色动力解决方案之外,伊顿将教育公平、环境保护和社会创新作为支持公益项目的重点领域,发挥员工志愿者力量,携手公益慈善机构,用爱心和实际行动,为社会带来积极和持久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