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建平学子共读体会习主席的知青岁月
访问次数: 883 次   
发布时间: 2021-01-04


建平学子共读体会习主席的知青岁月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微信图片_20210114155706.jpg





NO.1

建平中学共读小组分享


图片



A组-许同学:

本书中,习近平对读书、学习的热情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对于我们高中生也是一样,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学习,学习也不是片面的学习书本知识,学习了理论知识,我们也要实践。期末考试之后有一个军训活动,学农活动,很多同学有不满的情绪,其实这个跟当年知青下乡的性质是一样的。虽不像知青去很远的基层,但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感受这样的品质,感受当年的生活状态,这样对于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自己的信念、价值观非常重要。


B组-殷同学:

习近平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处在一个错误思想引导的时代,当时他的大队也需要像完成指标一样去批斗一些人,那些需要被批斗的人实质上没有什么原则上的错误,这样对老百姓也是一种迫害,所以他果断拒绝去批斗一些没有问题的人。这是我们青年一代非常需要学习的行为,因为现在盲从的现象非常多的,作为独立的一代,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独立的思考,这种宝贵的品质是我们都应学习的。


C组-傅同学:

读这本书,往小来说,让我们理解了习近平的内心世界和身上优秀的品格,往大来说,培养了我们的大局观,增加我们的社会担当。同时最重要的是从他的经历,我明白物质条件永远不会击垮一个人,短暂的磨难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在物质越发优越的现在,我们是否能甘于吃苦,甘于奉献,可能军训、值日值周都让我们叫苦不迭,所以我们更应该忆苦思甜,承担青少年的责任,拓展视野,服务社会。


D组-黄同学:

当时农村生活很艰苦,他就提出到四川学习办沼气的想法,到四川,每一个沼气他都会下去看,途中还遇到很多困难,都没有让他放弃,这种迎难而上、刻苦学习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我当时入团时,遇到一些问题,写了三遍入团申请书,写到最后一遍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些不耐烦的,现在想起来非常惭愧,为目标而努力,坚持不懈的争取是我今后需要不断鞭策自己的方向。


E组-郁同学:

通过本书,对当时的生活条件、村民的生活状态有了一个了解,明白想要认识社会还是要走基层,从实践中更能体会基层的艰辛和不易。结合我们的学习就是还是要参加社会实践。另外,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他身上的品质,强大的抗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非常强的的求知欲,也是让他成为一个伟人的重要因素。


F组-丁同学:

简单来说,他是一个敢做敢为有追求的人,我们感受到他是非常真的人,他的真既体现在对自己的真,也体现在对人民的真。对自己的真体现在,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考大学,对人民的真表现在对一些二流子没有批斗,而是讲道理,慢慢引导他们,是真的为他人着想的。





图片



图片



G组-邓同学:

印象比较深的人是,他对身边朋友和农民的帮助,可以说在那样一个条件下,倾尽家财为他人治病,这些钱可以说是救命的钱,习近平当时是毫不犹豫的。这告诉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对待朋友我们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平常的小事中以非常关心、非常热诚的态度对待他们,而且无论他有着怎样的身份、家庭条件等,对待他们都不会以不同的态度,放平我们的姿态、想法,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朋友。


H组-叶同学:

印象比较深的是他非常严谨的把控政策和规则,因为当时要办纺织社,在当时看来可能有一些资本主义的味道,但是考虑到对当地人们的生活的意义,他克服各种阻碍还是做下来了,非常不容易的。有一句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就告诉我们要学会从心所欲,具备不逾矩的能力。


I组-王同学:

读完这本书,我们小组探讨了习近平为什么会怀念知青的生活,我们认为这是他最朝气蓬勃的年纪,去了环境艰苦的陕北,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在这一方天地,帮助村民改善生活,解决村民的矛盾等等,这些远超于辛苦二字。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周边的人和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其中个人价值得到升华。站在领导人层面,这段经历是必须具备的,这段经历也是与人民群众密切接触的日子,也是真正了解理解基层生活的需求和心声的日子。


J组-储同学:

那个年代环境非常艰苦,每天的烧火、砍柴,地种不好,就要饿肚,当时社会科技不发达,经济较匮乏,能够发展到今天,拥有美好生活都是我们先辈以及前人艰苦奋斗来的,这启示我们也要重视自己的劳动,精神品质的磨练,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不应该忘记这种刻苦勤奋的精神。


K组-杨同学:

最大感受有两点;第一,在艰苦条件下不卑不亢。第二是注重群体的共同进步。第一次党章学习小组李老师也提到,这也是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最大不同,我们应该有问题的时候要放在明面上讨论,有什么问题也可以互相指出,这样才能促进整体的进步。


L组-王同学: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并没有以此为傲,而是把自己的知识和见闻传递给村民,丰富了村民们在经济匮乏年代的精神世界。在阅读这些故事时,他不同于电视上高大、严肃的领导人,而更是看到他作为普通人的身上宝贵的品质和充满爱的内心世界。




图片


NO.2

周洋老师点评


图片




第一,同学们谈到的体会都很好,但最关键的是要落地,读书为自己所用,你要从小处入手。书中提到习近平去都江堰调研,凡是看到有对联都会抄下来,同时都会跟别人聊一聊,具体的情况,你细加体会,名山大川大家都会见到,你跟别人怎么交流,看见需要学习的会不会记下来,你把这个学习这件事怎么做的。读传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细节,细节跟自己的关联,才能对你有帮助。


第二,为什么我们要读名人传记,因为虽然时代不同,人物不同,存在其中的价值体系是亘古不变的。对于价值体系的内容,大家可以去读一下《大学》,其中谈到很多非常好的观点。


第三,同学对于习近平这种不怕苦,不怕挫折的精神提到很多次。其实对于同学们来说,艰苦和挫折也是人生成长的唯一途径,人生在顺境里很难成长,大家可以5年,10年回头再看,你会发现自己真正成长最快的阶段,是在自己面临挫折,遇到困难时,困难让你的心智、意志都得到很好的磨练,这是每个人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


第四,志当存高远,在读名人传记非常重要的是,它指导我们高中生树立自己的志向。通过名人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去思考我要走什么样的路,高考志愿是什么,未来25岁,40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NO.3

周洋老师对阅读人物传记的建议

图片




第一,在选择人物传记时,大家尽量选择的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通过阅读感兴趣的人物经历,来汲取自己的成长养分。


第二,读人物传记,要把自己带入到书中人物的人生重要时刻,看他的价值判断体系如何形成,那么在你自己面临选择时,这就让你获得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第三,读人物传记,最关键的是要切己体用,就是要找到主人公的一些积极的元素,与自己的生活产生连接,为自己所用。


第四,读人物传记,其实是读一种价值体系,通过阅读传记,我们去把握人物身上的品质,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从而寻找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但是不要盲从,要去思考后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


第五,读人物传记,我们也切忌只记住口号,关键就在于把这些口号落到实处,转化为可以执行的计划,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做到真正学有所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