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浦各校家书共读活动
11月起,周浦地区中小学的七十余位师生及家长按兴趣各自建立起《傅雷家书》、《巴金家书》、《曾国藩家书》等多个家书共读小组,在多阅公益周洋老师的辅导下一起阅读家书并探索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家书背后的故事。活动以对话和共创的方式进行,并主要基于参与者们自身的阅读经历来进行提炼,最终收获成长。在第一次的线上交流过程中,周老师主要向介绍了家书具有“真”的特点以及阅读过程中“读人”和“思辨”的重要性,各组成员则分享了他们希望从家书阅读中探究和了解的内容。第二次的交流中各组分享共读的心得、困惑、自身感悟等成果,周老师则根据各组进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第三次线上交流活动在周老师与各个家书小组间单独进行,主要探讨了从个体阅读到小组讨论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同时也为后续各组如何进行公共呈现提供建议。
关于前三次交流的详细内容推荐阅读:
第一场:在家书共读中学习思辨,收获成长
第二场:家书阅读中的困惑与收获
第三场:从个人阅读到小组共创,家书共读活动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在第三次交流过后,周浦实验学校的侯老师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参与家书共读的同学们已经将阅读过程做了一次回顾,也写了一篇文章。那除了写文章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展示方式呢?
带着疑问我们展开了这场以“公共表达”为主题的线上交流,以下文字摘录自周洋老师的发言录音,供大家参考。
- 正文 -
首先,大家要去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公共展示”。当有了公共表达的出口之后,各小组确定探索方向,有一个抓手让你自己去做体验,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点。
费曼有一个学习原理,是说你学习一个东西,最好是你去教给别人。我的好朋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钟老师也说,犹太人关于读书有一句话,意思就是说当你读书的时候,你所获得的知识如果你不去传递,不去教别人,不使用它,是无用的。最终要分享出来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所以说给大家一个抓手,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是我们在自己讨论自己学习的一个东西,它其实是在自我心得的基础上进行一个升华,也就是一个多元的扩张。
当我们有了一些成果要展示,涉及到我们小组成员的再次分工,有的同学擅长画画,有的同学擅长朗诵,有的同学擅长表演,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凝练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同时也是表达方式的一种扩张,这就是公共表达的第二层意思。
第三层意思在之前的辅导里面我也讲过,其实以阅读为主题去做公共表达的机会是不多的。你要从受众的角度去思考怎么表达,这里面涉及到你的表达结构、表达角度的切换,对于大家而言其实是公共表达的学习跟修炼。公共表达里面最核心的是要利他,你要把价值分享给对方。
刚才讲的这三个点看似好像是讲了一些道理,但实际上它对于我们自身的阅读是极有帮助的。
1、让我们把堆积起来的观点做整理和提炼。
2、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再次探索、进行多元扩张。多元扩张在这里也会增添你们阅读探索的趣味跟内涵。
3、公共表达的修炼和学习。
这是关于公共表达我想讲的第一个大点。第二个大点是时间,每个小组不需要很长,8-10分钟就可以。形式是基于你们各自特长的一个探索,比如可以排演小话剧或者拍摄视频,尽量每个小组成员在这个展示里面都能参与,确定形式后你们的时间如何安排,我会提供一些建议。
同学们具体要怎么做呢?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将想表达的内容和学习的过程,做简单的梳理,大家先进行建立一个共识;第二步,基于小组成员的能力特点进行头脑风暴,先发散,再归纳,形成大概的分工以及展示形式的框架;最后呈现。
同学们做的时候先不要追求完美,而是去掌握一种表达方式,再将这种团队合作方式带入班级年级里面应用,这样会让你的阅读更有深度、趣味,也有更多的层次。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将你们探索到的一些素材、心得体会,想要分享的内容展示出来,作为第一次这是非常好的。
其实我们整个阅读探索,如果你对照到“真阅读真改变真成长”的体系,你会发现我们真正读了一些好书。这次大家选的家书都是家书里面的比较经典的部分。经典的书,是值得你去好好阅读的。
大家在阅读的过程里通过小组共创,通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能够学问思辨行,去展示出来的时候,其实对你自身已经有了改变。而且你们相互的学习,老师的陪伴,包括我的陪伴,也使你们的阅读有所提升。最终的公共呈现部分,其实是指向成长。我们一开始讲什么叫真成长的时候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公共表达它是在完成什么作用呢?他是在亲民。哪怕我们这个展示就是彼此看一看,这个过程其实已经是一个亲民的过程了,把你阅读的收获贡献给你的听众,贡献给一个可能没有读过家书的读者。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亲民的过程。明明德首先是自己内心的光明,自己的内在品质。自己明明德的同时,你需要去点亮他人,帮助他人。在这个过程里面止于至善,让自我的品质、境界得到提升。儒家讲,君子之道,止于至善。然后我们就取得了真成长。
我想讲的是同学们不需要把这个过程任务化,或者说要达到一个显性的指标。我觉得大家可以,第一,去体验完成的过程,我通过两个月的时间,从个体读到小组读,到探究讨论,到归纳方向,到最后公共呈现全部完成了;第二,去享受过程,不管是个体的学问思辨行的过程,还是小组共创的的过程;第三,为别人创造价值的分享,也就是感受为了利他而分享,而不是为了表现自我而分享。
我之前讲到最好的阅读是分享,最好的分享是利他,是为你的听众创造价值。这三点做到之后,我想大家一定都能取得较好的成长。希望通过活动同学们能够感受到一本好书的力量,感受阅读好书的状态,感受阅读探索的魅力。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