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建平中学寒假党员传记阅读指导
访问次数: 1241 次   
发布时间: 2021-02-18





建平中学寒假党员传记阅读指导



      12月起,建平中学的七十余师生按兴趣各自建立起《梦圆大地:袁隆平传》、《宋庆龄全传》、《你好,钟南山》、《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钱学森传》等多个党员传记阅读小组,在多阅公益周洋老师的辅导下一起阅读党员传记并探索作者的人生经历如何与我们个人成长产生联结。前两次线上交流会,周老师主要介绍了党员传记阅读的意义以及阅读党员传记的要点。2021年2月6日,各小组运用前期对党员传记阅读方法的学习,开展了初步的阅读。本次线上会议旨在了解各小组经过两周的阅读和组内交流,产生了怎样的感悟和困惑,周洋老师会根据各组进展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1








     《你好,钟南山》共读小组的杨同学谈到:最让我动容的是书中提到的“南山精神”,钟南山公开质疑非典病原体是衣原体,请缨“将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们这里来”,创下最高的非典病人抢救成功率。非典过后,钟南山依旧以敢说著称。2020年武汉新冠疫情发生,院士发声:新冠疫情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随后,武汉封城,疫情蔓延得到最大程度的遏制。他这种讲真话的这种真实,是我们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和坚持的。


2





《宋庆龄全传》共读小组中的李同学分享了宋庆龄的留美经历,她说:宋庆龄在读书期间就是一位既有理想又有思考的学生,她看起来文静端庄,但是在校刊上发表的文章,都是有关当时时局动荡中的中国革命和妇女运动的,身处国外却时时不忘自己的祖国发展。同时她在跨文化教育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她极力促成了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和广州大学的合作,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把中国传统文化和汉语带到了外国,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


3





《梦圆大地:袁隆平传》共读小组中的任同学说:阅读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是,思考如何立志?本书中袁隆平童年时期处于30年代,战争导致饥荒,因此他整个童年可以说是在饥饿中度过的,这种时代背景留下的烙印,是他日后学农的原因之一。此外他对园艺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小时候也看过摩登时代里,主人公随手从窗外摘下水果的景象,让他对田园生活非常向往,这是他之所以选择学农的两点原因。这也启示我们志向的选择取决于于社会环境和个人意愿,如何立志对以后的人生道路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从现在开始慢慢去发掘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4





     《钱学森传》共读小组的王同学,主要分享了归国故事中钱学森学习方面的精神。她谈到:读本章节体会最深是他学习非常刻苦,人民日报曾评价他“他是学霸的科学家,他虽没有过人的天赋,却坚持孜孜不倦的学习,如果说钱学森少年时取得的成功取决于他的天资聪颖,那留学期间的经历恰恰证明了爱因斯坦那句话”天才靠的是1%的灵感和99%的汗水”。他每天学习10几个小时,连节假日也不松懈,正是靠着这种勤奋和好学,他才一步一步成就今天傲人的成绩。


5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共读小组的郑同学分享了樊锦诗求学和成长经历。“樊锦诗的童年是在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度过的,从自身经历角度,她体会过战争中人民生活的不安和困苦。从教育角度,从小长辈就会叙述各种各样,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屈”等等悲壮的历史故事,正是在这样环境下,她自小心中就存有爱国的精神和信念。而这让我想到,处在和平年代的今天,人民又该如何在孩童时代就培养她们身上这种爱国精神。如今儿童的启蒙读物主体是各种经典童话和寓言故事,因为有趣易懂又给人启发,难免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更受家长的欢迎,但我认为这个时期爱国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无论家长和教育机构,都应增添相关内容的教育,从小让儿童培养对国家的爱和奉献。”



周洋老师的点评和指导







从总体上而言,这个寒假感受到了同学们非常大的成长,也能感受到各小组之间也做了非常多的联动和思考,这也延续了我对建平中学的爱思考和爱阅读的印象。同学们的分享都很好,结合书本中的人物去联系自身的成长,对于同学们谈到的我在此就不重复,除此之外,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其他的党员传记阅读方法:


1. 把握人生的时间序列

     包括作者人生中的关键事件,关键人物等,通过真实的时间序列去看这个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将自己的生命和他对照,学习重要事件的思考和观察方法,不断产生生命跟生命的感受,从而反思自我。


2. 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读产生于阅读过程中,我对于这个人最好奇的点,通过思考最想知道的问题,有助于人物传记阅读中找到一些对自己成长有益的指导。同时它也是非常结构化的思考方法,清晰的展现人物的发展过程。


3. 人物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人的变化、发展,其实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包括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的命运和关键的人物和事件。如樊锦诗先生为什么会放弃北京、上海的生活,选择敦煌?是因为她刚去没两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其次因为时代的背景和个人的特质、性格、成长、命运是交织起来的,她如何成为今天伟大的人,以及她生命中重要的人物,重要的事件都要细细体会。


4. 怎么提问题

     真正的问题应该产生于三个方面,一是一个人发展轨迹、性格,她的行为,这些统称为案例;二是操作体系;三是个人背后的价值判断和品质,只有与人物的这三方面产生共鸣,这个人的生命才和你有真正的联结,你才能产生真正的问题。例如樊锦诗如何确定敦煌就是自己毕生的归宿?这个价值判断是什么?同时你也感应到了,这个阅读就是对你有帮助的。


5. 阅读后的资料查找

     读完之后大家可以去看电影、记录片、看资料、新闻报道等,把人物形象丰满起来。当时钱学森为什么选择回国?他爱不爱国,当然爱,要不然也不会一下飞机就投身于研究,那么美国当时情形对他是否有影响呢?美国监视他很多年,把他列入相关人物,限制他做一些事情,这对他回国也是有影响的。所以说真实的人物都是非常复杂的,查找相关资料就会更全面的了解这个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