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阅公益
六周年公开信
真阅读真改变真成长是改变中国的路
2021.3.30
所有关心多阅事业的伙伴们,大家好!
三月是多阅诞生的月份,个体的生日其实不是为了纪念自我的出生,而是回顾自身与感恩父母及世界最好的机会,这份信也是希望达到这样的目的。
同时,就像去年二月起创始人周记每周汇报一样,这个公开信也会未来每年的三月份和大家见面。
今年是第一份公开信,所以我们先回顾下六年的旅程,再看看未来如何做好下一段的奋斗。
我个人是08年开始创办第一家读书会,然后在2011年确定公益阅读推广是自己的人生使命,进而在2012年和几个伙伴发起了针对流动儿童阅读的公益项目苗苗阅读,2015年多阅公益作为机构诞生。
2015
“我们就是要阅读改变中国”
那年三月,我离开了工作十三年的招商银行,拿到了黄浦区民政局许可的民非执照,在北京东路科技京城找了一间四平米的办公室作为多阅的第一间办公室,四平米是什么概念,一张办公桌两个人对面坐正好占满。
我们创始理事也是我的多年挚友邢科那个月过来,他问我“五年后你希望多阅变成什么样”。在那间简陋到令人发齿的办公室里,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底气,我说我们要用阅读改变中国。
六年过去了,多阅离优秀还差很远,但我们阅读改变中国的想法从来没有变过。
就像苗苗阅读2012年我们几个发起伙伴第一次聚会时就讨论到未来服务一万甚至十万孩子会是怎样的情景。
这是多阅骨子里的一个基因,我们不求快速扩大规模,但我们从第一天就胸怀天下。有好几位同行与媒体朋友和我说,早期你们那么小一无所有时听我说要改变中国都是觉得是痴人说梦,但看到几乎每年都有真正的进步后才慢慢相信我们的话。这六年改变了我们很多,但有一件事情从来没有变过,我们在做任何一件小事时都是围绕这个初心。这是我们的底层逻辑。我曾经说过一个有些决绝的话“如果我们哪天看不到改变中国的希望,我们就会关闭这家机构”,多阅不是为了机构大或者小在努力,一切都是为了使命而奋斗。
感谢联劝基金会,他是我们苗苗阅读第一个资助方,在面对公众答辩时志云姐亲自给我们答辩机构做辅导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
感谢上海团市委,尤其感谢当时的王晶副部长,尽管13年起我就是悦读青春项目的指导专家,但是团市委给了多阅书香建设版块的第一个合同。她是我们那家简陋办公室的第一个拜访合作方。同时,团市委的合作是多阅创办前三年最重要的外部背书。
那一年印象最深的一个瞬间是秀燕加入的那一刻。
多阅的第一关是招第一个全职员工,怎么看都像个皮包公司的办公室,要求甚高的招聘条件,只有税前4000元的工资,让我们花了四个月才招到第一个全职员工。秀燕是北师大硕士毕业的高才生,当我在那间小办公室里说完多阅的理想时,我看到她泪流满面,我知道她会选择加入多阅了。
秀燕在多阅工作了三年半,可以说我们最好的创始员工,在某种程度上没有秀燕就没有多阅。
我很多时候会觉得创办多阅最大的幸福是可以与那么多优秀的理想主义者一起工作。多阅到目前为止,与其我们在招聘,不如说我们在等待同道者回家。我在这六年碰到困难时可以咬牙拼过去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也是上苍不断会派优秀战友加入我们。
2015年多阅对使命的表述就是阅读改变中国,愿景也很文艺,叫阅读点亮世界。
2016
“我们不会,但我们可以学”
16年初,时任浦东高行镇党委宣传委员的聂影领导通过复旦校友找到我去商谈高行做书房的事情,我和她汇报了我从08年开始推动读书会的经验,同时我惊喜的发现聂领导是个真正热爱阅读、懂阅读的领导。临别时,我坦率地告诉领导:
一是如果只做场地托管我们不会做,我们需要以此为基地来做阅读推广;
二是我过往的经验里场馆装修与运营经验为零,但我们愿意为了理想从头学习。
三是我们现在团队只有一个全职,如果需要运营得给我们招聘的时间。
后来才知道,认真有情怀的聂领导在那段时间几乎见了上海近三十家阅读推广组织,最后通过公开投标选择了多阅,一是信任我多年的阅读推广专业,但更是因为相信多阅的理想而陪我们一起做了冒险。
多阅后来总结说选择合作伙伴是“与肝胆相照者共谋理想”。因为我的学者个性不善于推销(也是后续需要伙伴一起补足的短板),我们的合作伙伴往往不是靠主动拜访结识的,但又往往可以一旦合作就义结金兰,持久合作。这里面的原因就是四个字“同道中人”。
高行书房的运行之初两大难题:
1、十二万的预算如何做出一个极致的120平方书房装修;
2、我们如何从无到有建立书房的运营制度。
这也是多阅几乎常常面对的困境,资源极度不足又要创造杰出作品,从零到一切入未知新领域。
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思路是高举使命召唤同道英雄,高行项目我们召唤来的就是唐颢设计师,同济出身留法多年的他,不仅要设计费为零的公益付出,还要处理极度有限的预算。我对他说“兄弟,其他什么我都给不了你,但我可以担保这个书房会成为上海此类书房的标杆,同时真正充满书香”。最后,唐兄殚精竭虑作出了非常好的设计,我自己那一个月也看了几乎上海苏州南京三地当时所有的同类书房,做了细节的辅助。
第二个问题我们有两句话“致良知、向内求、做中学、学中做”“以世界级的眼光学习最好的先进”。书房运行我们看论文,参考同类案例,同时在试运行时不断优化,这里要感谢玥怡、烨雯两位伙伴,是他们最初的拼搏造就了荟书房。
多年后的现在,我们也兑现了对唐老师的承诺,荟书房是上海同类书房里的标杆,也拿到了很多奖项,深受书友喜欢。
那一年同样从零到一的有两个例子:
我们内部讨论觉得阅读盒子也许可以有效的协助老师开展阅读课,于是秀燕和另一位伙伴张星就潜心研究,花了半年开发出三十个阅读盒子,在2017年投入使用。
多阅在15年苗苗阅读的核心主张里要做家长培训,但市面上并没有对流动儿童家长培训的经验,也很难找到合适的老师,我们就自己开发课程去讲授。
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里我们都会学习最好的榜样竭尽所能做到最好,但又不追求百分之百的到位,让产品在实践中迭代,同时验证效果。
这里面都有一句话是我们经常说的“我们不会,但我们可以学”。
16年是多阅起步的一年,那年我们第一次把流动儿童阅读生态(老师-家长-书籍环境-活动-学生五位一体)开始实践。那一年我们开始协助上海新闻出版局做绿色悦读项目,也第一次走入了基层场景,做了社区与职工书房。
那年我们成为爱佑基金会的益创伙伴,他们的贴心陪伴加后续培训也让我们对于公益生态有了完整了解与交往,感谢爱佑。
更为重要的是,那年底多阅有了七名全职员工,开始成为了一支队伍。
2017
“除了真正的阅读推广,
我们什么也不做”
17年,我们迎来了三个我们历史上特别重要也一直持续到现在情同手足的合作伙伴:
我们和紫江基金会开始探索园区职工阅读推广;
我们和伊顿中国开始了流动儿童幼儿园的建设;
我们也和上海慈善基金会联合之路专项基金开始了流动儿童议题的携手共创。
17年,我们和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推出“小小图书管理员”,和徐汇区图书馆联手“悦汇100”,我自己也成为了虹口图书馆理事,体系的开始了和上海图书馆伙伴们的合作。
那一年比较重要的一句话是“除了真正的阅读推广,我们什么也不做”。多阅有了一定影响力后找我们的合作越来越多,当时我总结出这么一句应对。这里面有两层意思:
一是我们只做阅读推广有关的业务,多阅成立至今没有做过任何与阅读推广无关的业务;
二更为重要,我们要真正的改变,真正的阅读推广,而不是只是表面的活动。那一年以后我们基本放弃了非体系性的单场配送业务,就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多阅一直是一家挺“穷”的机构,但我们有两个坚持至今的原则:
我们不会只是为了资金做事情;
我们也不会因为资金暂时中止停止苗苗阅读任何一个项目执行。
17年我们还接手了静安北站街道图书馆,这个项目一直延续到19年。项目成效从表面上还可以,有一定的阅读推广作用,也拿到了静安最佳公益实践的奖项。但在街道领导信任支持(甚至给多阅支持了近两年的办公场地)下,我们自身和街道领导同频交流不够,在街道拆迁的背景下很多动作同频不够时没有形成合力。这个项目至今我对于街道都有很大的愧疚。这里面有个很大的教训是,阅读只是政府诸多工作里一项,我们如果深度合作,必须自己有主动同频沟通的意识。
17年底,多阅的使命做了优化,从阅读改变中国变成了“用阅读为教育搭桥,为文化点灯,为思想开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飞跃,我们创办之初从名字就可以看我们立足是让更多人读更多好书,但基于实践,我们发现,阅读不是目标,只是手段,他是让中国文化普惠、教育公平的桥梁。
2018
至暗时刻,
感谢照进来的那些光
2018年1月是除了此时的多阅我们团队氛围的顶点,那个月多阅从几乎全上海所有公益机构(360多家参赛)的公益大赛里脱颖而出,获得总冠军,机构也有了多位两年陈以上的员工。我至今依然记得那年的年终聚餐,下午团建后一起看了电视台大赛重播,然后一起聚餐,在聚餐时不少同事都聊的非常动情。
但2018年是多阅历史上最困难的一年,多名员工陆续和我提出离职,最让我崩溃的是秀燕在夏天也明确提出要走,只是为了团队坚持到了年底。18年初的团队在19年六月全部离开了多阅。
表面上的原因是我们在拿到蓝天至爱第一名一百万资金资助后做了一个特别大胆的跃进,在请教了国内及港台最佳实践后,几乎把原先以老师家长培训为主的体系做了彻底变革,无论流动书箱、理论加实践示范一体的师训还是家长社群都是第一次做。直接的影响就是我那一年几乎七八成时间陷入到了这个具体项目上,团队各种的顾及不上。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两个:
一是17年在最可以做团队文化与内部建设时我开始有些发飘,花了一个季度开始琢磨异地扩张,本地都没做好想做异地,最终在18年付出了非常惨痛的代价。
二是多阅那一年几乎所有的业务探索在进入无人区的同时进入了瓶颈期——
团市委的读书会发展计划到了第六年后如何孵化更多读书会几乎一筹莫展;
苗苗阅读小学精心开发的阅读盒子老师们几乎没有使用,项目人员陷入绝望;
幼儿园的巨大迭代让项目经理直到19年初都不相信我们可以做到;
社区图书馆业务遭遇拆迁,高行业务更进一步也缺少方向。
多阅团队从来都是为义而结,最穷的时候我们没有退缩,但当理想主义撞墙时团队走向了溃散。
张星走的时候说“周老师,幼儿园这个项目构想非常好,但做到太难了,他已经超越了一家NGO的能力”
秀燕说“周老师,随迁子女小学改变太难了,我心太累了,想换个角度做儿童阅读”
最最可怕的是,当时的我也不知道路在何方,这是很吊诡的一个时期,一方面机构声名鹊起,得到外部更多人的认知,但另一方面内部空前自我怀疑。那段时间是我这六年唯一想过要放弃的岁月,整晚整晚的失眠,头发一大把一大把的掉。
其实真正想清楚以上这些问题已经到2020年,但多阅有两件事情大家一直没有放弃:
无论离不离开,所有人都在努力;
无论如何低落,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了使命而行动。
最后拯救我们的是那一束束至暗时刻的光:
华师大家成老师在百忙之中指导并携手多阅在那年发起了上海随迁子女家校阅读联盟,这从干预模型上给小学业务指向了光明;
青浦晨星幼儿园张园长义无反顾的支持了我们流动儿童幼儿园一年的老师培训体系;
徐文怡老师协助我们进行了挑书和教案指导的工作;
曹耿兄把设计师给多阅用,雪中送炭的解决了流动书箱设计难题;
MAGGIE老师在幼儿园专业上几乎毫无保留的加持;
周纪平、刘玉照、陈媛媛等流动儿童专家们对我们的鼎力支持;
春林、佳熠、刘鹏及时加入接过了接力棒。
从小顺风顺水长大的我,2015年全职公益是人生第一次做了少数派,而2018年是第一次把整个自己彻底撕碎的状态,是这一束束光则帮助我做了重建。
我彻底相信多阅的事业是使命就是天命,即只要坚持走下去,天道就会给我们支持与力量。
2018年是多阅的至暗时刻,但也是那一年我们各个模块都找到了未来的明确方向,小学是刚刚提到的家校阅读联盟,幼儿园是流动书箱加老师陪伴,书香建设版块也明确了校社联动、书香社区营造、图书馆品牌活动三条主线。那年高行书集、周浦自然阅读节都是全新的尝试。
2019
理想主义个体的组合
是否就是理想主义团队?
19年业务是一个盘整期,但已经走出18年的极度迷茫,家校阅读联盟稳步发展,流动儿童幼儿园项目也圆满完成了项目,交出了对得起总冠军的答卷,书香社区营造也开始进行了探索,图书馆品牌方面新增了菜场书屋、静安阅读探索两个版块。
在陈老师加入后,结合ISO9001认证,我们制度化也慢慢有了雏形。
19年机构真正积累下来的一句话是我们很出色的项目经理吴杨走的时候问我的问题:
“多阅的理想非常好,但很多时候是周老师你个人的,和我们干活的有什么关系”
确切的说19年我们在招人上也走了不少弯路,在经历之前重创后有一段会偏向于招稳定的有工作经验的,使命筛选不再那么强调,也付出惨重的代价。
吴杨这句话当时我只是记住了,但并没有找到答案。
但老实说是从那一年我开始和理事会伙伴探讨机构文化建设的事情,也在反复思考多阅伙伴绝大部分都是理想主义特质的个体,如何将大家变成一支理想主义团队。
2020
真阅读真改变真成长
疫情从目前看对于多阅是一件好事情,虽然影响了去年不少项目的开展,但他给了我们停下来整顿自身的绝佳机会。我从19年开始学习人力资源的知识,学习组织文化建设,2020年更给了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最后迎来了真阅读、真改变、真成长这样一个统领多阅的价值体系。
最开始提出是和项目经理黄老师讨论苗苗阅读到底终极目标是什么时,“真阅读、真改变、真成长”在有次讨论时脱口而出,后来伙伴们也会引用。
再后来我们把三真文化体系做了充分表达,也融入了组织从人才招育用留到项目到文化的方方面面。
以下是我们提炼出的三真文化的具体内涵:
真阅读:我们关注读者有没有阅读真经典,有没有进行真正的深阅读,深阅读的时间、数量与频度。真阅读阶段我们的阅读记录本、阅读打卡都是辅助个体坚持与我们外部观察的工具。三真原本一体,但真阅读是起步,没有真阅读就没有以三真体系推广阅读的开始。
真改变:真改变是真阅读的选书起因,又是真阅读的推进。真改变体现在个人部分的能力、视野与认知提升;与家庭、团体、社会的实际关系改善与认知进步;个人在工作、服务他人、利益世界上的实践提高。
真成长:真成长是致良知,是止于至善,是真阅读真改变后的个体心灵内化,生命品质的提升。本质上是无法衡量的。但它可以展现,可以鼓励其他人,公开分享与演讲等就是展示成长的机会。
三真对于多阅是非常重要的,他给了我们统领机构一切的价值指针,同时也是我们真正改变中国的方法论,更为重要的是三真给了一个明确的图景:
我们的伙伴是怎么的伙伴?
我们对受益者的改变目标是什么?
我们团结的是怎样的同道?
我们用生命努力奋斗打造的是怎样的中国?
更为重要的是三真解决了多阅使命驱动持续探索模型下长久没有解决的几个问题:
1、我们没有走产品验证后规模复制的道路,而是生态探索,一直的问题是我们的目的地是什么,三真给了明确的目的地,同时也是我们评估的路径与方法。
2、我们尽管聚焦阅读推广,但机构有非常多的干预象限,一直缺少统领与连接,三真文化起到了串联与连接的作用。
3、明确回答了吴杨的问题,三真是机构所有人的理想与出发点,符合三真才加入,加入不是为某个个体的目标奋斗,而是为了共同的三真价值奋斗。
只是理想主义的个体组织是无法形成有力的团队,只有有共同理想追求与文化统领的团队才可以成为理想团队,真阅读真改变真成长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的信仰,也统领我们所有的文化与行动。
多阅目前为止仍未告别初创,我自己也还不是一个完全合格的公益创始人,但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依然一路走到现在.
持续迭代探索,其实最大的坚持就在于真字,我们坚持真阅读的真使命,为了实现使命可以奋不顾身,做长期主义下最难的事情;
我们坚持内部外部说真话,内部大家可以为使命表达任何不同意见,我们对任何一个合作方都不是甲方乙方的关系,是使命同道的关系,同时会随时把我们的实践特别是失败教训与对方分享;
我们为使命可以不计利益得失,和同道合作,只为改变发生,所以可以以小小的机构联动一批真正有良知的同道中人与同道组织。
去年年底当我们把三真和大学之道彻底打通后,我们确定我们找到了我们的组织之道,也找到了我们改变中国之路。
在扶贫攻坚取得空前成果,中国走向十四五真正现代化强国的路途上,多阅会始终在三个坚持:
坚持和党与政府合作,立足于影响最大面积的弱势群体尤其是“穷人”与非知识阶层,把文化普惠、教育公平通过阅读做到真正的实处;
坚持传统文化与面向未来共举,立足推动最大面积的真阅读真改变真成长,阅读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真正让民族致良知;
坚持连接最大数量的同道组织与个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以功成不必在我之心做最长期主义的事情。
我们改变中国就两句话:
团结更多的真阅读真改变真成长的同道在一起影响更多人真阅读、真改变真成长;
摸索出在学校、社区、图书馆这三个最重要样本实现三真的路径方法赋能给更多样本。
2021年是我们百万乡村儿童阅读计划的元年,也希望在以上三个样本都能结合研究与评估建立更明确的三真改变模型,但最重要的是把多阅变成一个三真主体,一个真正的行动书院,改变自身再改变已经服务的主体最终改变中国。
所以诚挚邀请看到这份信相信并愿意践行三真的你加入我们,一起真阅读、真改变、真成长,一起改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