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本周几乎一周在凉山州调研喜德向荣中学。调研学校老师校长学生,拜访教育局以及凉山州教育基金会。 向荣中学情况特殊,刚刚建校一年,是四所乡村初中合并的特大型初中,有五千多学生。凉山州教育在政府扶贫多年努力下硬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教育软性的提高依然道难且长。 向荣中学是复旦研究生支教点,复旦四川校友会与复旦团委的大力支持给了多阅去尝试的勇气。 对我个人而言,大凉山也有特别的意义。18年初长期在凉山支教的杉树公益总教练曾博士约见我,希望多阅为杉树支教学校阅读出力,但非常遗憾的是:当时的多阅实在弱小无暇顾及此事。我被曾博的热情理想打动了,我说“曾博,三年后我们一定过去”。但非常遗憾的曾博当年被查出癌症,在19年初就离开了我们。我们果真三年后来到了大凉山,希望后续也可以给杉树支教一些力所能及的支持。 大凉山印象 这次非常感恩教育大家徐明老师亲自和我一起来到喜德指导调研。徐老师是特级老师,有十多年一线指导经验,相信这样的工作应该是他大多数时的日常,但无论是走班级,座谈老师,教育局领导、校长还是和哪怕具体孩子对话,他都能保持那种教育工作者特有的爱心与责任心。每一个当下都全然投入,沉浸其中,有知识分子的情怀与担当,有教育工作者的专业与责任,更有的是一个长者的悲悯与爱心。 这让我非常受教,也看到了自身的巨大差距。中国教育很难,真正的改变也很难,但教育人就是用至真至诚拥抱每一个当下,在每个当下的组合里去陪伴老师,孩子,家长去成就更好的教育,更好的中国。 感恩徐明老师的陪伴,感恩徐明老师以身行对我们的教诲。 大凉山我们会努力,向荣中学我们会努力。 本周推荐《教书匠》
推荐阅读:创始人周记|难难的事情静静做
收录于话题 #创始人周记
15个
上一篇诚朴简单,敦行纯粹,感谢袁辉下一篇我们是全攻全守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