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 本周一二带着南大团队在江苏沭阳调研,感谢沭阳妇联与教育局的配合,收获巨大。 后面两天多在贝壳总部参加“解码贝壳dna"的培训,我们作为为数不多的公益机构代表一起听了贝壳的历史,文化与战略演变。 培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四点: 一是参与贝壳敲钟的明星经纪人陈美玲,一位农村菇凉高中毕业后做过各种工作,最后在链家找到了自己的事业,有了不错的收入,也得到了企业特别是社区的肯定。这位已经做了快十年的经纪人在她分享的最后一页写到“未来十年我要成为北京社区专家”。链家通过二十年的努力每年可以带着十几万经纪人向上向善,把一个原本平均呆半年的短期职业做成了类似于律师这样的可能越老越值钱的专家行当。陈美玲老师我加了她微信交流,她说她每成交一个房子就会捐一千给链家公益,她说她相信善良与正直的力量。 二是在贝壳内部的蓝星大赛(类似于内部创新项目评比)里,有一个内部培训的新人话术“我虽然是新人,但我已经成交了什么云云,你可以放心和我合作”我们没有听出来任何问题,但最后点评时贝壳高管把这件事情上升到价值观层面,认为会诱导新人说谎欺骗客户(有可能真的没成交)。这种对于价值观的敏感让人非常印象深刻。 三是我提问他们分管人力的左总,“链家如何把一个短视行业的员工做到了看长”,左总说有制度设计有培训加持等,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不断收到来自客户的正反馈,收获自己的职业尊严。 第四,链家贝壳很多最后呈现出巨大画面感的事情:真房源,acn合作网络,楼盘字典等都是由一个又一个有力的小细节推动。这也是左晖经常说的“不要说要做的事情,只说做成的事情”,这些时间跨越大,看起来难度极大的事情除了巨大战略决心外,一个个基础结构的踏实建立其实是必经也是唯一可行的道路,然后在时间的坡度上一步步的细小呈现出了伟大。这种踏实感也是贝壳人身上我感受最明显的文化力量。 我们公益行业尤其是民非组织面临着和当年经纪人行业同样的问题,流动性大、在职时间不长、行业天花板低等。我们不可能短期改变行业,但我们自身可以在价值观,价值正反馈,成长路径三个角度入手去建立多阅自己的正循环。 最后提下已经故去的链家创始人左晖总。在18年到20年这三年我们机构非常困难的盘整期里,有三个人物极大的激励了我。一位是独步西行万里取经的玄奘法师,一位是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另一位就是左晖。 前两位都是举世公认的伟人,而左晖总是我可以够得着的当代企业家。我对房地产行业本身并不感兴趣,但他在过去二十年难而正确的理念,一次次反行业共识的行动给了我巨大的勇气去按照自己的使命与哲学做自己的事情。因为如果我们真正希望对这个社会发展有所推动,最难但可能实现的事情其实是捷径。多阅有句类似的归纳“以极度长期主义做正确且最难的事情”。同时,左晖有句表达我有极大的共鸣“正确有价值的事情其实并不多,同时往往很难。所以当拿不准时选择最难的往往没错 。” 左晖总大我正好十岁,在09年,在他从事房地产中介业务第九年时,他有个发言“我有一个梦想”在他过世后被大量传播,今年是我从事公益的第九年,我写下了我的梦想。 本周推荐《详谈左晖》
收录于话题 #创始人周记
15个
上一篇教育公益是一元统领二元思维的智慧下一篇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