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公益与商业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访问次数: 2137 次   
发布时间: 2021-08-14

8/14


本周和复旦管院李师兄见面交流自主管理,受益很大。最后和师兄讨论了公益与商业的差别。正好这周应华师大邀请给暑期公益实践大赛做了分享也提到了这个话题。这周周报我来做个整理。


何为公益?

图片


慈善在英文叫Philanthropy,它是有两个词根组成,它的意思爱人类,公益是common weal,公共利益。公益在中国其实是一个舶来词汇。


慈善和公益对比,慈善更多显示的是一种精神,体现在行为上,也是一种帮助或赠予。而公益天生具有几个价值特质:


一是利他性而非追求利润或追求个体荣誉,即帮助他人,这个和慈善是一致的,也是公益的根本。


二是全局和整体性的公共视角而非单个群体视角。这来源于公益的缘起,他关注于社会公共整体利益,所以全局与整体性是公益的天然属性。公益一定是普惠价值主张。


三是共同行动。这里有两个点:


公益一定是行动的,他和文学家或学者是不同的,在发现社会问题的同时公益一定会去通过行动改善社会问题。


行动是共同的,而不是单打独斗,是一个整体协同,他是一个共同体的生长过程


四是公益是自主志愿的,彼此是平等开放的。这也是第三点带来的,为了公共价值共同行动,必然来自于个体的自我利他觉醒与自由意志。


图片


中国现代公益事业是舶来品,所以好的中国公益实践应该肯定具有以上四大特点。


但过去的过去九年的公益事件里,通过不断思考,我发现中国公益价值主张及哲学的通路一定要跟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相结合,才更有力量。


这里主要是儒家的仁和义,“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君子喻于义”。


以“义庄”与“同善会”为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皇佑二年(1050),范仲淹在故乡苏州吴县设立义庄,救济族众,捐置良田千亩,以田租为义庄资金来源,并制定管理章程,作为义庄运转依据。

    义庄设立后,范氏族可以定期领取粮食、棉布,得到免费住房;若逢红白喜事,可从义庄得到相应资助;族人若急需用钱,可直接向义庄借贷,利息极低。义庄内设有义塾,提供免费教育并资助族人赴考。义庄还鼓励族人捐赠田地,使其他族人得到帮助。

    范氏义庄历经战火,却始终长盛不衰,持续时间长达八百余年,堪称世界慈善史奇迹。

  明万历十八年(1590),杨东明组织父老在河南虞城创立第一个同善会组织。同善会大都由地方绅士举办,救济对象首先是生活无着的孝子、节妇,其次是未被养济院收容而不愿以乞讨为生的贫老病者。这些人先要经会员推荐,再由同善会调查核实,才有资格领取善款。同善会立有较完备的会式,包括其会旨、会期、会斋银、施贫办法及置棺分施等项,因而它也可称得上是一个以济贫、劝善为主要目的的地方性慈善机构。


我们会看到家族之义,爱人之仁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公益的源头。在东西方文明里公益慈善是两个源头,我们中国公益人要去做融合与打通。


公益与商业的区别

图片


1、使命与利润的排序是最大的区分


使命是我们公益机构的唯一目的,我们的使命是我们这个机构存在的理由,就像多阅的使命是让中国有更多终身阅读者,用阅读去实现教育公平跟文化普惠,如果没有这个目标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存在。而好的商业机构组织也许也有使命,但商业组织一般是利润优先于使命。


2、公益对社会的独特价值是可以纯粹为了使命持续行动


李志艳老师说过公益机构的最大使命是探索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公益的根本优势。


在社会问题上,第一部门政府可以通过发文件解决问题,通过行政管理机制去解决问题。第二部门商业可以通过商业的运作运营去解决问题。第三部门是社会组织。使命驱动的社会组织它到底在干嘛?干的一定是政府发文解决不了、商业机构用钱解决不了的社会问题。

这个时候大家可能就会问了,社会组织人这么少,钱也不多,或者根本就没有钱,为什么能解决掉钱和发文解决不了的问题呢?他只有一个理由,就是使命驱动,他是为了真正的利他使命,可以全情投入,同时可以动员同道,可以为了这个使命持续行动持续失败,不断探索使命行动使命信用是公益组织的最大资源。


好的公益就做三件事情,第一不断深入洞察社会议题,第二围绕使命动员连接同道。第三不断迭代解决方案。我们认为构建使命共同体是路径,也是桥梁。 


3、商业利润第一,公益人在第一


公益组织人是最大目的,商业组织钱是最大目的。好的商业组织可以在追求利润同时追求人的发展,但一定是利润是第一位的。公益组织不追求利润,所以好的公益组织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


4、公益组织探索为先,商业组织效率为先


商业组织尤其是优秀商业组织,效率一定是第一位的组织规则。


而公益组织则类似于一个研究所,探索是第一位,人是第一位的,在这个基础上再兼顾效率


说到这儿,商业与公益的对比就清楚了,商业天生在资金获取、效率运营、物质激励上有巨大优势,而公益组织的优势在于:


纯粹的利他使命
平等透明的使命行动
以人为本的真诚善良


发挥这三点是我们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其实也是我们和商业组织平等合作的根本。


即使利他使命驱动的公益和利他使命驱动的商业即使是同一专业,比如都是儿童阅读,但追求普惠与追求利润还是并行不交的两条路,因为前者会更关注更广泛的动员与受益,是以“无”我求无“我,终极理想则是退出消灭自我


后者则会选择聚焦在一个更精准的付费群体才能成功,是以“有”我求有“我“,终极是希望基业长青,百年常在。所以,真公益与好商业可以山水同在,但不可能真正同时存在于一个母体。


图片

本周推荐:资中筠《财富的归宿》


图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