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公益是未来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访问次数: 913 次   
发布时间: 2021-09-06

8/21


这周密集见了几位多阅理事会伙伴,为理事会做准备。在周五和多阅理事会里唯一的ceo吴昊理事交流时,他和我讨论了很久,如何让个体公益的投入可持续的问题。


当时我们的讨论主要围绕使命驱动确实可以招到不错的全职伙伴,但如何让他们能够持续留在多阅发展的问题。我提到增加机构非限定收入用于伙伴福利与发展,也提到了有意识给每个人规划使命同频的专业发展通路。


回家以后,从更大纬度去思考了这个问题,有了以下的一些展开:


对于中小学阶段,公益人格的建立是这一阶段的核心目标。


公益人格体现在三个纬度:

一是对他人的同理,怜悯之心

二是对社会的关注,关怀之意

三是对利他的服务,实践之力

这是公益对k12阶段同学的最大意义。


我们常常提到中国人传统文化里的仁义,良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友善,他们可以通过阅读经典去教化,通过家长老师身体力行去示范,而公益实践给了孩子们最好的人格培育桥梁。



对于大学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公益是他们培养担当,合作与创新的最好田野。


公益必然需要担当社会责任,需要身先士卒直面社会问题


公益必须通过大量协同合作完成,让年轻人很早的阶段就可以培养无领导的领导力,感受使命召唤同频共振的心灵力量。


公益必然意味着创新,他一定会让年轻人们第一次去面对极度的不确定性,去主动的一次次失败里找到真正的路径,从而锻炼自己的心性


没有比公益更好的成人礼了。



对于三十岁以上的成年人,公益则是我们对治现代性三大问题的最好出路。


我们可以通过公益利他找到人生的意义之门对治现代性里的空前迷茫;

我们可以通过志愿社群的携手共创对治现代性里个体的原子化孤独

我们可以通过利他象限的自我赋能对治现代性里众神之争下的道德虚无

我们越来越流行通过身体的锻炼保持身材的美好,而公益是通过心灵的锻炼保持我们心灵的温暖与美好


我坚信公益一定会成为每个人未来的生活方式。这落实到多阅以阅读为桥梁推动教育公平与文化普惠的使命道路上,我们坚定的把搭建最大数量的共同体作为我们使命的路径,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天下人帮助天下人,天下人都是自己人。


在我的核心认知里,公益组织尤其是民非其实本质不是一个资源筹措与再分配组织,我们的本质是一个唤醒个体、社会、民族的良知一起为了天下大同的理想共同奋斗的动员机构或教育机构。


图片

本周推荐《蓝毛衣》


图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