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背景
云南双柏县从2013年起便是南京大学的指定扶贫县,到今年为止,双柏县与南大的美好友谊已经持续了八年,期间,赴双柏一中和妥甸中学的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支教老师们未曾间断过,截至今年8月已经有64名;除此之外,南大发起的“光芒行动”捐书活动,“筑梦书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大改善了双柏县孩子们的阅读条件,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梦的种子。八年来,南大的付出在这片土地上描绘出了立德树人、志智双扶的璀璨篇章。
11月,周洋老师代表南大上海校友诚朴励学支教团及多阅公益调研走访双柏县八所中小学,并和南大双柏一中、妥甸中学研支团八位同学进行了深度沟通。经过走访我们得知,和许多乡村学校一样,这里存在乡村心理老师师资缺乏,家庭教育缺失,乡村留守儿童普遍具有心理问题等现实问题,多阅针对这一情况希望通过心理专家指导开展美好心灵班队活动结合志愿者远程班队课的形式进行干预。这一干预思路也得到了教育局段局等领导的高度认可,我们期待支教行动能为云南双柏县的教育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双柏县第一中学是全县唯一一所普通高级中学,位于双柏县城北郊,始建于1944年,是一所全日制二级一等高级中学,目前有在编在职教职工167人,4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25人。
2021年11月25日,上海多阅文化发展中心创始人周洋老师与双柏一中尹校长合作组织开展了双柏一中美好心灵班队活动项目启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认知与心理科学学院教授李晓文老师的理论指导下,周洋老师为双柏一中的各位教师骨干以及心理老师对项目进行了介绍,各位老师也积极的展开讨论,对项目开展和事实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和极具价值的问题。 会议伊始,周洋老师围绕“学习动机与自我发展理论”、自我同一性、皮亚杰自我认知发展阶段论以及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对项目开展的合理性进行介绍,紧接着,为了方便各位老师更直观的理解,周洋老师为大家介绍了作为学校领导与老师,应该如何去理解理论,并运用到思想指导中来。周老师提到,首先需要了解以尊重为主的正确儿童观,将其融入到个人思想与活动举办中。作为教育者,需要站在学生个人及学生群体“现在”-“过去”-“未来”的纵向整体视角上,扩大学生视野以及活动的宽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成长需要,精准把握学生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对新的问题、情况保持敏感。 在上述前提下,灵活设置与学生目前发展阶段所匹配的成长活动,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自我价值定位以及探索自我同一性为目标。建构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帮助学生进行自我价值定位,探索自我同一性的文化生态,包括但不限于在学校层面培育主动发展的价值取向,将发展性游戏融入课堂、活动,创建学生组织等。最后,周洋老师为项目的开展方式——班队/集体活动进行了行动方式的具体介绍,对活动内容进行架构。 演说ppt部分内容 周老师介绍结束后,各位老师也展开了积极的分享,提出了自己的相关疑问,周洋老师也及时的解答了各位老师的疑惑点,积极采纳了老师们的建议。 高一年级副主任李老师、心理老师潘老师、英语老师刘老师等多位老师提到:作为高中生,学业课业负担重,学生压力大,开展班队活动是否可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落实到教学的细节中来? 李副校长提到:可以利用身边的榜样的力量,组织曾经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现身说法,真正的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向学。学校教师要积极的进行自我提升,打破局限性,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打开“可能性”,也希望在项目开展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指导性帮助。 南京大学研支团的腾飞老师也提出自己的相关看法:认为可以通过问卷和量表来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一个可视化的整合和发掘,在项目开展的创新性上下功夫,模仿菜场模式,也建议将南大的许多资源引入到项目中来。还要积极建立评价体系,进行学生的闭环反馈。 英语老师刘老师提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一个学校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是年轻人高发心理问题,希望在学校里,不仅仅只是班队活动,还可以在学习生活中、各个细节方面都可以开展活动,整个学校的老师都参与起来,引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学会主动求助。希望展示一些成功的心理辅导的案例,在今后遇到类似情况时,教师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双柏一中实习的心理老师认为:中学生课业压力大,外界因素可能对其人格产生影响,高强度课业压力下组织活动的机会不多,有思想探索和行动投入,但是思想探索方面并没有很好的继续深入,难以形成正向的连续性的思想强化,这是一个活动开展的难点。 对于以上各位老师的疑问,周老师进行了逐一的反馈: (一)项目所要开展的活动与学科教学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在此基础上整合资源,融合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个“打针吃药”的简单过程,而是要培养教师带动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看到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生态型干预,持续性的进行正向影响。 (二)在专业性方面,李晓文教授等专家的专业指导会落到细节,对于项目框架的建构会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三)对项目进行问卷、量表等方式的来了解学生的做法是有必要的。项目的核心点不是创新点,“美好心灵”最大的不同点是 “非主流”,我们是立足于乡村的普惠性,将心理学原理与校园文化结合,因为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班主任、班集体的设置是中国独有的,如果我们可以将西方的心理学同一性理论与东方的教育学实践相结合,一定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也希望研支团的各位老师能够找一些已有的班队活动案例,可以进行借鉴学习。 交流结束后,尹校长提到,学校方面将全力支持项目的开展。但活动常态化开展也离不开各个教师对于理论的学习,希望可以组织老师们一起学习阅读晓文老师的相关书籍与论文。对此周老师建议可以由学校的心理老师先学习,再对理论进行系统性的整合,再组织各位老师去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使得理论知识更加实际化,通俗化。 会议的最后,周老师对会议进行总结,也对项目的后续安排进行了一个总结介绍。到2021年12月中旬,回顾整理现有活动,整合现有资源,收集老师们对于各年级段学生特征、发展需求及可能问题后,晓文老师会和大家进行第一次线上座谈及讨论,在讨论后确定行动方案及评价体系。2022年寒假到下学期开学,开展相关计划。2022年4月左右,晓文老师等专家到双柏一中现场指导。找出案例,总结方法,秋季学期在学校进一步夯实推动,2022年底进行总结,预计可以在2023年进行项目的全县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