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亲近到深入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共为阅读空间增值
![]() |
在上海,市、区、街道形成了现有的三级公共图书馆体系。世界读书日前夕,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近两年来,上海出现了三级图书馆体系之外的“第四级”,即社区书房这类设立在居民区里的阅读点。这些深入社区的公益阅读空间增加了居民的阅读途径。而专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与社区书房的多方合作进一步充实了书房的功能,吸引大量青年人走进书房,亲近书本,深入阅读。
青年报记者 陆安怡
社区书房成“新宠”
近在咫尺 增加青年人接触阅读的途径
阳光透过落地玻璃墙,洒进荟书房,给人以温暖美好的感觉。90后读者小陈坐在窗边,翻阅着唐宋词选,不时提笔做读书笔记。他就住在附近,去年夏天发现书房后,几乎每周都过来读书。“我觉得书房办在社区附近很有意义,周边居民从家里过来非常近,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便利。”他说。
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近两年来,上海出现了多家社区书房。上海目前形成了市、区、街道三级公共图书馆体系,而社区书房这类设立在小区里的阅读点是三级图书馆体系之外的“第四级”。其中有的由区一级组织建立,如闵行城市书房和嘉定我嘉书房;有的则由街道创建,如浦东高行的荟书房。
这些书房拉近了居民与阅读的距离,这也是他们建立的初衷之一。菊园新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任马慧怡告诉记者,“‘我嘉书房’谐音为‘我家书房’,我们希望它能够真正地走进居民中间,就像是居民自己家里的书房。”
深入社区、近在咫尺的公益阅读空间增加了居民阅读的途径。闵行城市书房碧江馆位于商业广场,周围多是居民小区。有些读者就是在逛街途中发现了这里的别有洞天,并成为它的忠实拥趸。
80后读者叶子就是其中之一。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坐在书房二楼阅读《杨绛传》。过去她通常带着书去咖啡馆和甜品店阅读,“但那里有些嘈杂,阅读的氛围不好。”有时她也会去莘庄图书馆看书,可路程太远,借还书非常不便,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她的阅读热情。
如今,叶子从家里走到书房只需要10分钟,“并且闵行还有其他的城市书房,都是24小时开放的,我们借阅起来非常方便。”她认为,社区书房为青年人增加了接触书本、接触阅读的途径。
环境安静简洁 书房里座无虚席
记者注意到,有别于一般的公共图书馆,这类社区书房里几乎都是青年人。以往在公共图书馆,中老年人是主要的读者群体,他们喜欢在图书馆里阅读报纸,了解时事、消磨时间。
上周末中午,位于浦东高行镇的阅行家荟书房几乎座无虚席,来自附近社区的青年人在这里看书、复习和办公。
记者注意到荟书房里有30多个座位,当天满座,学生和青年白领的比例高达九成多。工作人员介绍说,其实书房后面还可以增加座位,书房双休日期间,一天的人流量最高可以达到100多人。
社区书房以其干净简洁的环境和安静的氛围吸引了很多读者。荟书房在这些不同类目的书架下,摆放了软椅和书桌,形成了一个个阅读小空间。坐在书架旁的小丽正在复习财务知识。90后的她将在今年10月参加CPA注册会计师考试。她告诉记者,自己选择在荟书房复习,是因为这里环境安静,学习氛围浓厚,而且还提供热水和无线网络,服务比较完善。
书房环境设施的便捷性和人性化是一大亮点。记者注意到,闵行城市书房的每个细节设计都体现了便捷性和人性化。他们在书架上创新性地安装了感应灯,会随着读者的走近,自动亮灯。贴心设计在照亮书本的同时,也温暖了读者的心。
虽然社区书房吸引了很多青年人,但记者发现,真正看书的人其实并不多,很多人在办公、复习或者写作业。在我嘉书房(菊园·绿地天呈),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80后朱燕随手从书架挑选了一本《一切奇迹在你自己》。她笑着指了指摆在书桌上的电脑,告诉记者,自己其实是来这里完成工作的。不过她每当来书房工作时,都会选本书看,“文件写累了,我就看看书,寻找灵感。”
其实,很多社区书房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人们进入社区书房亲近了书本,但离接触阅读、深入阅读还有一定距离。如何充分发挥社区书房的价值?一些社区书房开始尝试引入专业的致力于做阅读推广的社会组织介入,也发动社区内的志愿者团队协助,共同在完成凝聚年轻人的第一步后,探索引领他们深入阅读。
从亲近书本到深入阅读
维护秩序服务读者 志愿者为书房提供人员补充
社区书房由于植根社区,在运营过程中能够发挥深入社区的优势。书房的运营方动员社区单位和居民力量,组建志愿服务团队,为书房提供了人员补充,在秩序维护、活动策划、阅读推广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请问想当志愿者,要如何报名?”常有读者在闵行城市书房询问志愿者这样的问题。这里不时有志愿者指导读者使用借还书机器、整理书籍、维护秩序等等。闵行城市书房碧江馆运营方、江川图书馆馆长金婵表示,城市书房最初的概念是24小时无人值守模式,志愿者的加入为书房补充了人手,让书房服务更到位。
不仅如此,志愿服务还促使读者更好地遵守书房秩序。开幕以来,城市书房的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壮大,现在有江川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闵行小学家长、“雏鹰争章”项目少先队员、企业青年以及书房附近的社区居民担当志愿者,协助书房运营。
金婵介绍说,刚开始,有些读者可能对书房形式不熟悉,会在书房里交谈,影响安静的阅读环境。遇到这种情况,志愿者会上前提醒。久而久之,大部分读者都能在书房里维护安静的阅读环境。
同时,城市书房为了保持环境整洁,还规定不允许读者带有色饮料入内,有些读者一开始不理解,经过志愿者沟通,大家已经养成了习惯。
“香樟叶”闵行小学家长志愿者团队就是闵行城市书房志愿者的一股中坚力量。该团队负责人丁丽莉介绍,今年已经有100位左右的家长报名成为志愿者,参与城市书房的沧源馆、碧江路和凤凰馆这三个分馆的服务,让进入书房阅读的读者感到更舒适。
搭建平台 建言献策促进社区自治共治
书房还是一个社区自治共治的平台,志愿者团队和社区居民如果有建议和策划想法都可以与主办方沟通,共同推动社区阅读文化发展。
志愿服务是连接读者与书房的纽带之一,志愿者的一线服务经验以及建议有助于书房提升服务。丁丽莉介绍说,家长志愿者会向江川图书馆反映书房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而江川图书馆也会做出相应调整。
例如,有些志愿者服务时会带着孩子一起去书房,他们注意到书房虽然提供了不少儿童读物,但数量和种类都不够丰富,就提出希望书房能够充实少儿读物种类。另外,志愿者还感到书房里刚上市的新书不多,就提出要多多引入新书。这两个建议都被书房采纳了,现在书房更替图书时,不仅会上架很多新书,还会补充不少儿童读物。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书房不断完善,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
此外,志愿者的活动策划也为书房带来了活力。由嘉定区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张志萍领衔的Summer School志愿者服务队是我嘉书房的合作伙伴。书房启用首日的阅读聚会就由她策划执行。书房运行以来,不少开展的活动都源于张志萍的创新想法,她提出的“我嘉有爱”义卖区、“我嘉漂流”捐书区、“我嘉荐书”等策划使书房拉近了人与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马慧怡表示,这些活动扩大了书房的影响力,让更多人愿意走进书房、了解书房。通过这样的志愿服务,居民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者和分享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书房的主人。居民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可以当读者,也可以成为书房的点书人、荐书人,甚至是阅读合作伙伴,一起参与项目。”
菊园布谷鸟文化义工队负责人邵英姿也感到,居民通过参与书房的志愿服务项目,能够增加对社区的认同感。
江川路街道团工委方面则认为,居民们既是书房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社区居民有机会通过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为社区治理凝聚了力量。
在社区中开展阅读推广人项目
阅读推广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借助专业力量运作社区书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荟书房就是一个政社合作的项目,由浦东新区高行镇人民政府和上海多阅文化公益发展中心共同打造。多阅公益是一家专注在阅读推广领域的专业机构,有着多年的阅读推广经验。
高行镇方面表示,政府和社会组织联手,是为了各展所长,以更多创新之举激活民众阅读需求,让“书香小镇”的概念深入人心,让阅读在高行流行起来。
为了让阅读推广深入社区,荟书房策划了高行镇的阅读推广人项目培训,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期培训。
周洋介绍说,他们从书友和志愿者的报名中,选拔了十几位爱好阅读的人士开展培训,为他们赋能,并鼓励他们在自己所在的社区里找到阅读共同体,连接社群和阅读活动,同时与居民点的读书会结合,从而形成由点到面的效果。
不仅如此,多阅公益的专业还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书房环境、书籍选择、工作人员选拔等。
设计书房环境时,周洋根据青年人喜好,找了设计师朋友担任志愿者,运用年轻人喜欢的简约风格装饰书房。他透露说,他们关注到了书房的每一个细节,例如灯具位置都是为了照明需求精心设计的。此外,书架上的小标签、告知活动的小黑板、书架上的读者留言等等都是他们在方寸之间打动读者的小作品。
目前,荟书房约有3000本图书,是周洋和同事花了很多心思一同挑选的,兼顾到经典与流行。
在软件服务上,书房常常举办活动,包括阅读讲座、英语读书会、节日聚会等等,让阅读空间与读者产生紧密联系。并且书房工作人员也都是喜欢阅读的年轻人,他们在书房的服务是有温度的阅读推广,能吸引到更多年轻人。
周洋将书房的运作模式总结为“热爱+专业”,他介绍说,多阅公益的价值观是极致和专业,用机构多年阅读推广的经验以及机构成员对于阅读的热爱,在社区中组建热爱共同体,发挥社群力量,影响更多人开始阅读。
问题与规划
人手不够、运输不便 期待建立相关机制
社区书房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在运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包括人手不足、图书运输不便等问题。在人手方面,各家书房都组建了志愿者团队作为补充。而图书的运输问题还有待建立相关机制。
万事开头难。周洋回忆说,荟书房刚起步时,需要完成很多事情,难度非常大。可是荟书房一开始并没有志愿者,“那我们只有想方设法向周围居民把传递我们对阅读的热爱,找到热爱阅读的共同体,发挥社群力量,感染更多人一起参与。”
同样,刚开幕时,由于人手不足,缺乏秩序维护的闵行城市书房碧江馆由于24小时开放,曾遇到过影响书房正常运转的病人,于是就借助附近商场的安保力量共同维护书房秩序。
此外,由于闵行城市书房的图书更替较快,而借还书运输的物流还没有被市里的图书馆物流系统覆盖到,所以目前图书的运输不够方便,负责运营的江川图书馆方面表示,期待能够建立更便利的运输机制。
虽然社区书房遇到过一些问题,但周洋依旧很看好这样的形式。他表示,阅读推广不是靠人站在高台之上传播思想,更多的是到田野之上,社区之间,让阅读的种子在街道和社区生根发芽,让每一个社区的群书社群、读书会都能够蓬勃发展,那么整个上海的阅读氛围就会有所加强。
[相关链接]
“书香豫园” 推广读书方式个性化
昨天,由豫园街道主办,吾同青年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书香豫园”于2018年世界读书日在上海豫园的吾同书局开幕。本届“书香豫园”的主题为“书籍点亮人生,书香洋溢豫园”。开幕式以读书、交流、文化现场体验等形式展开,旨在提升豫园地区的读书热情,倡导全民阅读。
现场还别出心裁地用书籍摆放出多米诺骨牌,预示着读书只要蔓延开来,就会有无穷的力量,让居民群众一起见证这美好的奇妙时刻。同时,公益项目“阅读小辰光”落地吾同书局,并为小朋友赠送亲子绘本。
据了解,本届“书香豫园”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多项相关活动,吾同青年中心,黄浦女性吾同LADY等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其中,吾同书局和澄浆玉非遗传承体验教育基地合作开发的笔墨纸砚新海派体验,吾同书局和手工大师合作的读书笔记体验活动,都将大力推广读书方式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日常化。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小摊主张罗义卖 为爱心助学出力
日前,由打浦桥街道社区发展办公室主办“乐享阅读-世界读书日系列纪念活动”在打浦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图书与公益是本次活动的关键词,主办方希望推动社区的阅读与公益文化,吸引了300人次的社区居民前来参加。
一场绘本故事体验课拉开了当天活动的序幕。家长们带着孩子来到全新的儿童绘本馆,聆听亲子心理及绘本教育老师的故事演绎,学习亲子互动技巧。
随后的阅读活动是整场活动的重头戏。“小小公益集市”区域动员家庭参与,孩子们化身“摊主”,售卖玩具、日用品等,为爱心助学项目筹措善款。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参与公益的快乐,同时还收获自信,增强了沟通能力。
青年报记者 陆安怡
社区书房攻略!
❶阅行家荟书房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东靖路1881号万嘉商业广场401-5 阅行家·荟书房
近期活动:4月27日(周五)18:30~20:30观影活动
❷嘉定我嘉书房(菊园·绿地天呈)
地址:嘉唐公路169弄109号(原胜竹路2600号)101室
近期活动:5月期间有好书分享会等读书活动,书房正在拟定安排,读者届时通过“菊园有戏”微信公众平台即可获悉我嘉书房(菊园·绿地天呈)5月期间读书活动。
❸闵行城市书房碧江馆
地址:闵行鹤庆路900号9号楼一楼
近期活动:
1、5月5日(周六)上午
童话涂鸦活动:一起在画布上以童话为主题进行涂鸦
2、5月12日(周六)上午
绘本童书DIY亲子阅读:阅读生动绘本童话,与孩子动手制作童话形象的黏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