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孙琪 陈诗松 |
社区营造师与居民一同开展调研工作。受访者供图 助力高校生就业,社会组织也在行动。在上海市民政局的积极推动下,上海社会组织招聘周在近日启动,连续五天的招聘热潮吸引了众多关注。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90后的求职观念在变,社会组织的岗位需求也在变,不少社会组织推出了新兴岗位,助力疫情下的社会更好地发展。青年报记者 孙琪 陈诗松供需火热 社会组织招聘周 愈300个岗位助就业项目运营经理、专业社工、新媒体运营、行政专员……近日,40多家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在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区专门搭建的直播间里,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与高校毕业生“面对面”交流对接,诚意觅才。连续五天,每天都有一场社会组织专场招聘会在这里举行。这是上海市民政局举办的上海社会组织招聘周,青年报记者注意到,此次招聘周提供的岗位名额超过了300个,涵盖社会组织运营的方方面面。在今年的社会组织助力高校生就业上,这已经是市民政局的“二次集中发力”了。早在今年4月,市民政局曾联合上海市教委开展“社会组织助力大学生就业专场云招聘”活动,共有101家单位提供了736个就业岗位。市民政局社会组织服务处处长赵宇说,反响远超预期,社会组织对人才求贤若渴,也有更多的年轻优秀人才愿意加入到社会组织中。“90后更加自由,价值观也趋于多元,选择NGO工作的并不少。近几年来,对公益有好感,愿意投身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创始人周洋告诉记者,作为一家专注于流动儿童等群体阅读推广的公益机构,通过参加此次招聘周,短短三天,他们已经收到了30多份简历,每天还有新的简历被送过来。近年来,随着公益事业发展,人们对社会组织的了解也在不断加深。但相较于企业,由于社会组织在待遇、岗位晋升等方面并无较多优势,因此并非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不过此次疫情,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一方面,90后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他们也开始重新思考什么工作是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对于社会组织来说,这是一个正向的消息。”周洋说。在采访中,也有公益机构负责人坦言,同企业相比,社会组织自身在资金、待遇等方面也需要扶持,期待有更多扶持政策,帮助其吸纳更多大学生就业。政策加码 招用高校毕业生可申请社保补贴记者注意到,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市民政局还在近期印发通知,号召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在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的同时,积极复工复产,为大学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时利用此次机会吸引愿意从事公益事业的优秀人才,促进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通知明确,全市行业协会商会要积极动员会员企业开辟就业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本市范围内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社会组织,招用本市户籍、离校两年内首次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按规定申请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为按缴费当月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下限作为缴费基数计算的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补贴期限按单位高校毕业生办理用工登记备案手续并缴纳社会保险的实际月数计算,最长不超过1年。通知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包括实施高校毕业生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培育计划、积极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开辟大学生就业见习和创业见习基地等。其中,面向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学专业的应届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定向招募街镇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助理30名左右,开展为期半年的见习,见习期满优先推荐到市、区、街镇三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此外,通过在全市遴选一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设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和创业见习基地。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在本市认定的见习基地进行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就业创业见习。学员在见习期间可享受生活费补贴,标准为当年城镇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80%。带教学员的见习单位可获带教费补贴,每月补贴标准为当年城镇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的30%。对直接提供见习岗位、当年见习留用率超过50%的就业见习基地,按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人数,另给予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带教费补贴。在支持大学生公益创业方面,通知明确,通过举办第二届上海社会组织公益创业大赛,选拔一批优秀的社会组织公益创业项目,推荐进入市、区、街镇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进行孵化,并享受双创扶持和融资担保等政策。在本市首次创办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创业组织满一年且按规定至少为一人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的,可申请8000元的首次创业一次性补贴。创业团队(个人)入驻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孵化,符合相关条件,可按规定申请最高不超过10000元的创业团队孵化场地费补贴。社会组织也有新职业随着新产业、新业态不断产生,社会组织的新岗位也随之不断产生。在社会组织招聘周中,出现了“社区营造师”“流动儿童公益专员”等新兴职业,这些新职业中有哪些新特点、从业者有哪些要求?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机构负责人,听他们介绍社会组织“新职业”背后的故事。●流动儿童公益专员关爱流动儿童从帮助他们阅读开始“姐姐,我好久没看绘本了,可是我不舍得看,我怕看完就没有了。”上海多阅公益文化发展中心的一位志愿者谈起第一次去上海闵行区民办华漕红卫幼儿园时候,班里一个怯生生的孩子曾偷偷地告诉她这句话,曾让她顿时心酸眼热。据悉,多阅公益刚接触到红卫幼儿园时,教室内没有图书角,在一个破旧的小书架上,零零散散放着几本已经被翻破了的绘本书,学校从来没有开展过相应的阅读活动,学生们也没有日常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而这并非个案,经多阅公益团队实践和调研发现,流动儿童小学和流动儿童幼儿园主要存在学生阅读量低、阅读兴趣不足、阅读能力欠缺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负荷大和家长受教育水平低、阅读理念薄弱、阅读资源相对匮乏。而他们招募的流动儿童公益专员就要努力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该机构同时还在招募的岗位是品牌筹款专员。这一岗位,顾名思义就是协助机构做好筹款,平时要收集潜在资助方的信息,撰写项目计划书,做好信息对接。“目前机构筹款大部分职责还是在我身上。”周洋坦言近年经济形势不佳,对于这个岗位的初入行者,在初期,并没有筹款指标硬性考核,更多要求工作到位。据悉,为了寻找志同道合者,周洋自己每年30%的时间用于招聘,而招聘时他也有自己的“套路”:“首先,我会和他聊阅读,聊他读了哪些书,对什么作家有印象。一般在大学阶段除了教学用书和网络小说外,一年阅读量要有20本以上。我们还会聊一下他的认知和职业规划,聊为什么要进入公益组织。因为我们公益组织的收入相对于商业组织来说其实并没有优势,一般本科毕业生,我们的待遇是4000—5000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看他的规划。所以我们特别强调两个同频,使命同频、成长同频。看他个人的规划,个人的使命是否能在多阅这个组织里面得到满足。”●社区营造师将创意和共创引入社区 聚力居民营造美好生活“近期我们释放出7个岗位,其中5个社区营造师。”恩派公益运营总监于蓉介绍,“这个岗位的推出,正是契合了恩派公益‘All in社区’的发展战略。All in 社区是指恩派要在社区中找到社区骨干或社区领袖,通过对他们的赋能及培训,让社区工作真正见到实效,这就需要专业的社区营造师。主要职责是深度分析社区居民的公共生活现状及核心需求,推动居民自治,长袖善舞,能够连接政府、企业、媒体等资源,策划实施有效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公益项目或活动。“这个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并非体现在年龄、学历、性别上,而关键在于他们对社区事务的认知和解决能力。”于蓉表示,这个岗位从业者首先是一位“链接者”,能将政府、企业、媒体、社区居民等各方资源进行高效配置。其次,是一位“动员者”,即社区里的“马大姐”“老娘舅”,但比他们拥有更专业的社区介入知识和工具,更具前瞻和整体性的价值思维,比他们更给力的居间业务能力和个人倡导魅力。此外,还是一位“创意者”,社区营造师将是社会议题设计大师,社区事务创意总监或公共生活艺术顾问。那么这个岗位的薪酬待遇和福利如何呢?“我们的薪酬制度,在上海同行业里,还是较有竞争力的;当然,国家各项法定福利我们也是一样不少!”于蓉表示,除此之外,恩派公益会通过节日关怀、员工高光时刻、团队氛围营造等多维度环节,为员工提供既有竞争力又有“温度”的工作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