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阅读桥|研发三步走:回过头,伸出手,弯下腰
访问次数: 516 次   
发布时间: 2024-03-05

寒假结束,多阅2024春季阅读桥项目的课程研发告一段落。45位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的优秀学子,带着对教育的热爱和对乡村孩子的关怀,与多阅一起投身于这场富有意义的研发之旅。接下来就让我们速速走进这场有趣的课程研发之旅吧!


接下来就让我们速速走进这场有趣的课程研发之旅吧!

1

回过头来:把阅读课做专业

阅读桥课程研发,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共创”性。阅读桥项目延续三年至今,在近20余所乡村学校扎根。在乡村教师的积极参与与反馈中,阅读桥课程有了打磨、迭代、新生的力量。

项目组通过在地调研与远程访谈两种模式,收集了2023年驻点校的语文老师有关项目的宝贵建议。此外,借助每学期固定回收的阅读记录册,我们了解了每一位乡村孩子的上课笔记与课后思考结果,我们意识到关于教案的目的性,需要在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之间找到平衡。

如果课件过度强调语文教学,那么阅读的魅力便会有减分的危险。在对阅读课堂的一次次复盘中,我们发现阅读桥课程需要做到生动有趣,高年级阅读教学则要更加强调思辨性问题。

我们鼓励大家跳出传统的语文性思维,以大语文的概念去设计课程。这包括进行知识拓展,不仅局限于文本分析。志愿者们积极响应,不仅在文本分析上下功夫,更进行了丰富的知识拓展。

图片

以《小王子》为例,志愿者们鼓励孩子们想象自己心中的理想朋友,并设想这位朋友住在一个怎样的星球上。通过这一任务,孩子们不仅深入理解了书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根据书籍延伸内容进行思考和创新。

阅读桥真心地希望帮助孩子们建立兴趣,让他们有趣地阅读书籍,并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建立辩证性思考,形成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伸出手来:把阅读课做广阔

多阅在创立项目、迭代项目的三年耕耘里,积攒了丰富的高校资源,结识了志趣相投的优秀志愿者。为了开发更多的课程可能性,项目组号召了上学期参与公益授课的五所合作高校志愿者,邀请优秀的同学们一起为新一年春季的阅读书目注入活力。

45位同学利用宝贵的寒假时间,与多阅项目组一起参与讨论。同学们自主选择研发书目,在倾听志愿者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也被同学们有关阅读的热情深深打动。

孙沛琳(中央民族大学):

《夏洛的网》是我小学时的英语启蒙读物,在喜欢各种童话故事的年纪里,这本书与它们截然不同,主角不是各色人物,而是小猪和蜘蛛。日常而轻快的风格中,透露出作者对灵性的体悟。

郑常惠(南京大学):

《小王子》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里面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个体,有各自的追求和可爱。在小王子纯净的目光中,凸显出“本真”世界的可贵。

吴成弘(厦门大学):

曾经的我一个人在橘黄色的灯光下生硬地咀嚼《汤姆索亚历险记》,我希望在远方的孩子可以从我设计的课程中感受到温暖,并伴着这股暖意细细品读书中的童真与内涵,成长为一个了不起的大人,又始终保护好内心的小孩。

研发总结会上,我们亦邀请作为“同道中人”的他们一同开放式探讨研发中的难题:

荆梅华同学:在课程难度把握上我遇到了挑战,我建议未来的课程研发应给授课志愿者留下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以便他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答:针对梅华提到的难度问题,我们也深感认同。由于我们距离小学年龄段已经有一段时间,因此在把握问题难度时确实存在挑战。

特别是在面对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的学生时,如何准确掌握问题的难易程度,使其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过于复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朱军郦同学:我观察到部分推荐书目虽然是经典名著,但对于孩子来说内容可能过于深奥。

这就要求课件研发要追求一种“平视”的目光,在书目推荐中加入更多与时俱进、贴近孩子们生活的书籍。这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书中的内容。

我们相信:有关乡村阅读推广,类似的困惑会在你我“传道解惑”的乐观讨论中被不断化解。

3

弯下腰来:把阅读课变有趣

如何给乡村孩子带来趣味与知识并重的阅读课程,是阅读桥项目组始终在思考的事情。在这段旅程中,志愿者们深入挖掘每本书的精髓,针对乡村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广泛的讨论。他们不仅关注知识的传递,更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三国演义》和《小王子》的导入环节中,志愿者们设计了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比如在《三国演义》的研发过程中,授课志愿者建议在课堂上使用“说唱脸谱”歌曲。

课件展示

图片

图片

除此之外,志愿者们在研发过程中还关注到了文本分析、思辨性问题以及信息整理方面的设置。例如,在《小鲤鱼跳龙门》一书中,志愿者们设计了关于“骄傲的大公鸡”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骄傲”这一品质。

我们在此次课程研发中尤其强调创新,这也是适应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更好关注到乡村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面对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学生间的成绩差异,往往成为评价他们好坏的单一标准。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方式,无形中可能对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冲击。然而,我们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价值不应仅由成绩来定义。

为此,我们借助书籍这一载体,希望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明白: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

我们希望通过阅读,帮助乡村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人生并不仅仅取决于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正直、勇敢、健康、快乐的人。

在此,向所有参与本次项目的志愿者表示衷心感谢!

(下附志愿者名单)

书目《妹妹的红雨鞋》研发志愿者:

杨晨  南京大学  

郭虹宏 中央民族大学  

书目《小鲤鱼跳龙门》研发志愿者:

姜欣彤  中央民族大学  

王润妍 中央民族大学  

书目《一只想飞的猫》研发志愿者:

张暄珩  南京大学  

陈秋怡  华东理工大学  

书目《七色花》研发志愿者:

尹想  南京大学  

李卓彧  中央民族大学  

书目《没头脑和不高兴》研发志愿者:

刘玉坤  中央民族大学  

梅蓝  南京大学  

书目《安徒生童话》研发志愿者:

吴虹谊  中央民族大学  

黄美玲  南京大学  

朱军郦  华东师范大学  

书目《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研发志愿者:

李镁棋 华东师范大学  

荆梅华  南京大学  

陆筱晗  中央民族大学  

书目《伊索寓言》研发志愿者:

刘义婷  华东理工大学  

张怡冰  中央民族大学  

郑常惠  南京大学  

书目《阿凡提的故事》研发志愿者:

蔡贵思  华东理工大学  

马楠  中央民族大学  

刘霖  中央民族大学  

书目《夏洛的网》研发志愿者:

孙沛琳  中央民族大学  

娄皓然  中央民族大学  

书目《史记故事》研发志愿者:

王昕琰  南京大学  

陈怡然   南京大学  

朱妍妍  华东理工大学  

书目《鼹鼠的月亮河》研发志愿者:

仲美伊  厦门大学  

杨荣芹  华东理工大学  

姜雨彤  华东理工大学  

书目《西游记》研发志愿者:

贾雪蓉  南京大学  

赵乾宇  华东师范大学  

薛良妃  中央民族大学  

书目《三国演义》研发志愿者:

刘若萱  华东理工大学  

王雨湉  中央民族大学  

李梦琦  南京大学  

书目《窗边的小豆豆》研发志愿者:

沈佳文  南京大学  

王黄榕  厦门大学  

黄雅芝  厦门大学  

书目《汤姆索亚历险记》研发志愿者:

施熠  南京大学  

王慈  南京大学  

书目《小王子》研发志愿者:

韩雪  华东师范大学  

杨嘉鹏  南京大学  

杨清萍  南京大学  

大家的努力不仅为乡村孩子带来了宝贵的阅读资源,更为他们的成长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我们期待着与大家在未来继续合作,共同推动阅读桥项目的发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