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阅读桥 | 瓜州书韵,公平育梦
访问次数: 277 次   
发布时间: 2024-03-02

你听说过瓜州吗?

这是一个常驻人口只有13万的小县城,却在春节最后一天,因为沙尘、降雪天气,接纳了两万余名外地旅客,仅学校就提供了宿舍床位1700张。

图片

早在2023年,多阅公益就见证了这座西北县城的浓厚人情,它渗透在文化教育里,藏匿在乡村师生的一言一行中。

项目启动:以书为桥,跨越山海

祁连巍巍,驼铃悠悠。骄阳似火,长河落日,这样一群公益人的身影映照在茫茫的戈壁滩上。他们用脚步丈量着戈壁万丈,用行动践行着公益理念。他们,是厦门大学EMBA戈友公益基金的成员们。2022年1月,戈友基金会厦大专项基金启动了“为爱奔跑·悦读无界”的阅读助学公益活动,为甘肃省瓜州县四所乡村小学建立了“嘉庚图书角”,给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种类丰富、品质精良的书籍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图片

然而,在捐赠了大量的书籍让瓜州的孩子们“有书可读”之后,戈友基金会厦大专项基金仍发现这些乡村小学时有“有书不读”和“有书不会读”的情况发生。当地的学校虽也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教育工作,但也始终解不开“不读”和“不会读”的困惑。

究其原因,是由于当地的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有限,乡村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受限于教育水平,对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缺乏支撑。此外,瓜州多民族聚居,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学习方面较为吃力,这也间接加大了教学难度。

为解决这一问题,戈友基金会厦大专项基金选择与多阅公益进行合作,为瓜州三道沟镇中心小学沙河乡中心小学腰站子东乡族镇中心小学双塔镇中心小学四所小学增设“多阅阅读桥课程”。2023年10月3日,戈友基金会厦大专项基金前往瓜州双塔镇中心小学,现场开展“多阅阅读桥课程”、“嘉庚阅览室”、“图书及儿童安全盒子”捐赠授牌仪式,并与四所学校校长及教师代表开展亲切座谈。

图片

在戈友基金会厦大专项基金的支持下,多阅公益的这一“阅读桥”将甘肃瓜州的乡村孩子们同福建厦门的志愿者们相连结。以书为桥,跨越山海,一颗关于阅读的种子已经播下,静候秋风过后收获的丰盈果实。

读行天下:志愿陪伴,书香满溢

正如现实中所存在的桥梁需要长久的筹划与精心的建造,“阅读桥”的搭建也并非易事。但多阅公益始终秉持着“陪伴乡村孩子读完人生第一本书”的公益理念,竭力将“阅读桥”打造为传递爱与知识的纽带。除了为当地的乡村小学提供摄像头等硬件设备以确保远程课程能顺利开展外,多阅公益还在调研选书、选拔志愿者、志愿者培训及教师培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且,多阅公益还协助当地学校开放图书室,提高书籍借阅量。

图片

“共读一本书”构成了多阅公益“阅读桥”项目的灵魂。在此次秋季课程中,多阅公益为瓜州四所小学的273名学生各自配备了一本精选的共读书籍。针对三年级与五年级不同的阅读水平,多阅公益与四所学校校长共同探讨,最终确定了古希腊伊索寓言集(三年级)、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三年级)、高尔基自传小说《童年》(五年级)以及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五年级)为阅读书目。

同时,在与厦门大学西部梦想社团的合作下,多阅公益共招募了24名优秀的厦大学子成为本次“阅读桥课程”的志愿者教师。2023年10月11日,在第一节“多阅阅读桥课程”上,志愿者们以远程课堂的方式与瓜州四所小学的乡村孩子们见面。

图片

在为期两个月的7-8次的阅读课上,厦门大学的优秀志愿者们不断发挥着自身优势,结合多阅公益的培训内容与教师所反馈的意见,对自己的课件及授课方式不断进行改进,为瓜州的孩子们带来了生动有趣的体验。在阅读桥的课堂上,志愿者不再是传统课堂中一味讲授的“授课者”,而是友善的“引导者”与亲切的“陪伴者”。他们耐心的倾听着每一个孩子的阅读分享,细心的指导着班级小组共同完成的阅读任务。在学生课堂展示后,他们从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对孩子们的合作共读进行表扬。

厦门大学的志愿者黄雅芝提到,最开始她害怕上课会尴尬,但令她讶异的是,孩子们没有抗拒这个陌生人的到来。相反,他们足够宽容,适应能力非常强,一直积极参与着。她在这次经历中也一点点更新着自己过去认知上的局限。

图片

一本共读书籍,跨越千里的距离,成为了志愿者和瓜州四所小学的乡村孩子们之间的桥梁。“读行天下”——这一本书不仅使瓜州的孩子们读到了书中深刻的道理和书外广阔的世界,还使志愿者们读到了孩子的天真、热情与淳朴。这本书,是乡村孩子们探索未知、拓宽视野的启航灯,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求知和梦想的种子;这本书,是志愿者们探索美好、点亮心灵的壁炉,在他们的心中燃起了关爱和奉献的火焰。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阅读活动后,孩子们逐渐爱上了阅读,班级里也渐渐形成了多阅公益所期望的“儿童自主、欢声笑语、校园普惠、连接共创、文化共生”的阅读氛围。

老师和孩子们对于厦门大学的优秀志愿者们表达了由衷的感谢与称赞:

三道沟镇中心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刘旭红:“每个星期一到星期三的中午,孩子们就开心地睡不着觉,聚在一起排练课上留下的情景剧作业。”

双塔镇中心小学张玉荣副校长:“自从上了阅读课,孩子们就对《伊索寓言》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反复读也读不够,真的是一反常态。”

阅读陪伴:心灵相伴,智慧共鸣

如果说线上课堂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那么线下教师们的陪伴更是不可或缺。多阅公益“阅读桥”项目得以顺利开展,更是离不开校长的支持与努力。以沙河乡中心小学为例,作为一所移民小学,汉族、回族、东乡族、藏族的孩子们构成了学生的文化底色。自2020年秋天上任以来,王述学校长以强大的执行力,引导学生们走向自主阅读。“阅读桥”项目开展以来,他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学生们的阅读情况。兼任语文老师的他每个夜晚都会陪着孩子们一起上晚自习,在不打扰他们的前提下,他总是从门后默默观察着孩子们。

图片

再比如双塔镇中心小学,张玉荣副校长兼任三年级语文老师,推动学生沉浸式阅读方面,她雷厉风行。“到了这个时间点,卫生必须做完。做不完,停。两点钟必须坐在教室开始阅读。”

多阅介入的四所小学,每所学校现在都在基于自身教学情况,为学生灵活安排自主阅读时间。老师陪读,学生自主阅读。每个班级轮流在阅览室阅读。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阅读陪伴,对于校长来说究竟有何种意义?校长们告诉了我们答案,这里面有理想,也有现实。

图片

沙河乡中心小学王述学校长:阅读是长远的事,短期见不到功效,但等孩子们到初中、高中,书的价值就显现出来了。不管我的学生未来做什么,是成为一名科学家,还是一名农民工,我都希望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图片

双塔镇中心小学张超校长:这个班开始放轻音乐,音乐声飘向走廊,那个老师听到了,她也会开始放。慢慢地,整个教学楼都荡漾着音乐声。这就是阅读的魅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腰站子东乡族镇中心小学曹伟校长:阅读桥项目给学生们带来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指导课。这种课程并非以知识点为核心,而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完整地读完一本书。

图片

三道沟镇中心小学汤国强校长:阅读桥的价值在于把优秀的高校资源移植到我们的乡村学校,让这里的孩子们不仅爱上了读书,也开阔了视野。

图片

图片

图片

正如古人所云,教育之道犹如“润物细无声”,它不是一时的功成名就,而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陪伴,书中成长。“阅读桥”不仅使志愿者的心与乡村孩子们相连,也使在地教师们的心与孩子们的心相接。在阅读课程中,他们发现了孩子们的闪光点,孩子们内心的火花在阅读的共鸣中点燃,展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个阅读的舞台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绽放着属于他们独特的光芒。

知行合一:共享资源,文化互惠

为更好地在瓜州开展阅读项目,多阅公益创始人周洋特邀一线阅读推广人崔秀俊老师与乡村学校教师们分享教书过程中的心得,交流体会。

崔老师结合一线教学经验提及要用鼓励孩子们大声朗读、参与讨论、参与游戏比赛、获取奖励等不同的方式,引导孩子并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维品质。

在双方交流提问环节,崔老师与校长、教师们分享了可用于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目,并进一步介绍了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调动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爱好的心得。

图片

“古时教育,注重闲时的修养,现今的教育,也需要注重空闲时的消遣方法。”陶行知先生的话在此次公益教育行动中有了生动的体现。多阅公益结伴厦门大学,与瓜州四校一道,探索学生阅读教育,前路漫漫,耐心等候着孩子们的人生佳期。相信在2024年春天,“阅读桥”会更加的人来人往,共嗅阅读的芬芳。

感谢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厦门大学EMBA户外俱乐部公益专项基金对多阅阅读桥瓜州项目的支持。相信在北京戈友会与厦门大学的帮扶支持下,在瓜州三道沟镇中心小学、沙河乡中心小学、腰站子东乡族镇中心小学、双塔镇中心小学校长老师与西部梦想社团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多阅公益可以为瓜州县的乡村教育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热情欢迎更多有志之士加入阅读桥项目的公益行列,共同为我们国家的教育公平和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

图片

戈友基金会:在2008年的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上,戈友们感念于汶川地震中逝去同胞之痛,自愿发起中国第一支企业家志愿救援队,是为基金会的前身。戈友基金会以“醒觉人生,主动生活”为理念,以“整合戈友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目前在乡村教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救援和救助等方面开展工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