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在课堂上的举手,每一次的发声,都是同学们与书中知识对话的成果,同时也是他们个人成长的印记。阅读桥项目在瓜州四所学校的课程如期展开,在志愿者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同学们在课堂上与书本、与同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我们精心挑选了两个课堂中的精彩片段,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回顾这段充满活力的课堂发言之旅,探索每一个声音背后蕴藏的无限可能吧!
- 双塔镇中心小学:小小课程设计师-
三年级《窗边的小豆豆》第7次课
主讲志愿者 罗庆瑶
在双塔镇中心小学三年级二班的第7次阅读课上,志愿者罗庆瑶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小任务:想象自己是巴学园的校长,为巴学园的学生设计一门独特的课程。同学们的热情瞬间被点燃,纷纷投入到这场充满想象力的创意之旅中。
同学们正在展示他们设计的课程
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各小组的同学们纷纷展现出了他们的热情与创意,他们积极发言,分享着一个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想法。有些小组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设计了劈板砖课、油画课、手工课和快板课,期望在课程中“精进技艺”,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动手创造的乐趣。
有的小组注重实用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旅游课、欢乐大自然课、研究性学习课等课程等一系列别开生面的课程设想。为了拓宽同学们的视野,让他们领略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有小组精心设计了旅游课。这门课程不仅教授学生如何预定车票,还教会他们如何制定旅游攻略,并强调在旅途中如何保持安全,确保“不迷路”,让每一次旅行都成为一次安全而愉快的体验。欢乐大自然课则是一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之旅,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将学习如何种植与养护花卉、树木,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心。还有小组提出了研学课的方案,他们鼓励同学们走出教室,利用研学课的时间深入实地,参观调研,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同学们为巴学园的学生设计的课程
此外,还有小组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了锻炼专注力、激发创造力和提升实践能力的课程设计。他们希望通过自由课的形式,让同学们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点,发展个人特长。还有的小组设计了想象课,旨在引导学生们突破思维限制,释放无穷的创造力。
罗老师记录下大家设计的所有课程,表示自己也想参与到大家设计的课程中,学习有趣的技能,并表扬同学们“是很好的小老师”。
- 腰站子东乡族镇中心小学
孙悟空医术评鉴大会-
五年级《西游记》第6次课
主讲志愿者 马乐天
在腰站子东乡族镇中心小学五年级一班的第6次课上,志愿者马乐天为同学们讲解了《西游记》书中《行医朱紫国》的篇章。他详细解读了孙悟空为朱紫国国王诊治的经过,向同学们展示了孙悟空为国王开出的药方,并鼓励同学们对孙悟空的医术水平进行评鉴。
“孙悟空懂医术吗?你认为他为什么可以把国王治好?”
有的同学从孙悟空的药方入手,细致分析了药材的效用,认为他所开的药方不仅使国王的症状有所缓解,而且每味药材都似乎与病情丝丝入扣,由此看出他拥有不错的医术水平。有的同学则从孙悟空的过往经历出发,认为他曾在菩提老祖身边学习,能耳濡目染了解一些药材的功效,从中推断他也对医术也会有所涉猎。
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
更有一位同学独具慧眼,她不仅分析了药材的疗效,还注意到了药材的分量,认为孙悟空能够精准把握药材的种类和用量,这可以证明他具备一定的医术知识。还有的同学从故事中其他人物对师徒四人的态度入手,认为国王对他们的尊敬表明了对他医术的信任,从而推测出孙悟空的医术之高。
马老师对同学们的思考和回答给予了高度赞扬,同学们不仅能够从书的文本中找到了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还融入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随后,马老师也围绕学生们的回答,进一步揭示了药方背后的深层含义。他解释说,孙悟空的药方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与国王的“双鸟失群之症”(相思病)无直接关联,但实际上却是对国王内心病痛的治愈。通过马尿、锅灰、无根之水等药材的隐喻,孙悟空向国王传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作为一国之君,应当舍弃贪欲,以百姓为重,做一个心怀天下、润泽万民的明君。
马老师正在讲解不同药材的隐喻
孩子们徜徉在书本的海洋中,发挥着自己无限的想象力。他们的每一次发言,都能带给我们惊喜,让我们知道,他们正努力地成长。阅读带来真改变和真成长,正是多阅希望达成的目标。在有限的篇章中激发无限的想象与创新,通过对话和表演展现孩子们对阅读世界的渴望,同时以志愿者的奉献传递爱与温暖给乡村的孩子们,多阅阅读桥始终致力于这一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