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延安中学公益研学项目成果分享会上,50位延安中学高一学生围绕15分钟生活圈相关的社区停车难、助老设施、低龄儿童玩乐设施、绿色生态环境打造等7个主题,汇报他们的方案和建议,为新泾镇四个社区的居委书记献计献策。“新泾15分钟生活畅想——延安中学公益研学项目”由新泾镇党委和政府、延安中学、伊顿中国和多阅公益共同发起。此次公益研学项目是面向延安中学学生的特色实践活动,旨在为有兴趣于深入了解社区发展、参与社区治理与建设的青少年学生搭建一个学习及实践的平台。项目采取导师小组制,来自伊顿中国的企业志愿者导师们分组协助中学生进入新泾镇的社区调研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推动社区变化,通过学习结合实践,鼓励青少年关注身边的社区,挖掘青少年关心社区参与公益服务的潜能。项目自2021年1月启动以来,50位延安中学高一学生参与了社区调研,短视频和公益传播的在线培训,实地调研社区,围绕社区的停车难、助老设施、低龄儿童玩乐设施、绿色生态环境打造等7个主题,小组分工合作,形成了建议和改善的方案。延安中学党委书记马越在分享会上开场致词时表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支持,也离不开社区生活。新泾镇党委把这个项目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党建项目之一,15分钟生活圈本身就是利民的大好事,同时也利用这个项目,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调查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学生今后的人生成长打好基础。人的成长不仅有书本学习,更有社会大课堂的学习,在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们能够不断成长和成熟。,时长04:40七个小组的学生通过8分钟成果展示和2分钟答辩,分别围绕社区停车难、助老设施、低龄儿童玩乐设施、绿色生态环境打造等社区治理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社区中有丰富的环保项目,包括将生活废品制作为手艺品,以及绿色菜园等等。但居民较少参与这些活动,甚至不清楚小区开展了这些活动。这是我们小组发现的第一个可改进之处,即加强宣传力度和改善宣传方式。”“我们希望能引进公益组织、学校等外部力量,并调动延安中学学生志愿者,对社区活动室进行帮扶。期待每年的读书活动能做大做热闹,获得更广阔的受众群体,让青年人也积极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去。”“为解决社区内停车难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利用好各方使用停车位的时间差,平衡小区业主和店铺所有者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希望社区能合理规划好小区内的空间,不占用不必要的公共空间。”评委们向各组发言同学发起提问,讨论一次次激起思想的碰撞。在分享会上,来自长宁团区委、新泾镇、伊顿公司、青年报、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多阅公益的评委,从四个方面对项目方案进行评分:社会责任意识、创新性思维、方案的预期效果和团队协作,最终第四组关于新泾镇社区助老设施及社会服务调研的方案获得一等奖。该小组方案紧扣“15分钟生活圈”理念展开大胆畅想,建议在原有虹康绿地网球场外建设综合性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包含社区食堂、社区医疗卫生中心、社区统一活动会场、健身房、棋牌室、阅览室等配套设施。选址距离瑞冬、金菊、紫竹、虹康等老旧小区都较近,一旦建成,不仅能填补原来助老设施及社会服务的空缺,也能使老人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在点评环节,居民区书记代表-刘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徐伟峰表示,如果这个方案能够落地,可以把周边四个居民区的共性难题解决了。青年报社团委副书记陈诗松老师肯定了同学们对于社会的关切,活动设计和上海共青团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实践的主旨也很契合,并且勉励同学们做陶行知先生说的服务他人的“人中人”。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微更新项目负责人陈敏老师说,自己听到每个小组从自身角度出发关心调研社区,提出独立思考的方案都很感动,上海最后一公里社区设计规划如果有更多中学生能参与会更加的体现城市的温度与生命力。陈老师还邀请同学们的成果可以到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去展示。获奖名单INVITATION点此亲启长宁区团区委书记范朱凤、新泾镇四级调研员李军、延安中学党委书记马越、伊顿亚太区法务副总裁陈元兴、多阅公益负责人周洋给各小组颁奖新泾镇四级调研员李军、延安中学党委书记马越给伊顿志愿者导师们颁发志愿者证书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