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你从书页上抬眼,然后合上书本依然感觉到住在那片光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未完的书,等待着我们用知识的笔触,为他们绘上绚烂的篇章。本期,我们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位幽默与能力共存的志愿者老师的精彩课堂,一起领略她如何用智慧和热情,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多阅编辑部 | 2024-06-04
    920 点击量

    每一次在课堂上的举手,每一次的发声,都是同学们与书中知识对话的成果,同时也是他们个人成长的印记。阅读桥项目在瓜州四所学校的课程如期展开,在志愿者老师的悉心引导下,同学们在课堂上与书本、与同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我们精心挑选了两个课堂中的精彩片段,现在,就让我们一同回顾这段充满活力的课堂发言之旅,探索每一个声音背后蕴藏的无限可能吧!

    多阅编辑部 | 2024-06-03
    923 点击量

    01阳光下的启程在阳光明媚的一天,多阅创始人周洋老师带领团队踏上了前往独田中心学校的调研之旅。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调研,而是一次对服务学校的深入了解,一次与乡村教育践行者心灵的触碰,更是对未来教育方向的一次深思熟虑。独田乡,一个以农业为生的土地,这里的人们朴实无华,却孕育着希望。独田中心学校包含幼儿园、小学、初中三个部分。从幼儿园中班到九年级,每个年级1个班级,共计11个班,总在校学生人数215人。独田乡中心学校“我们的学校规模比较小,现在生源外流的情况比较严重,因为我们独田乡的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情况比较多,所以留在当地的学生比例只有46%左右,54%左右的学生都去了县里面或者外县。学生流失后教师的人数也少了,学校的经费也减少了,不过这几年情况有所好转,教体局派了优秀学校的老师来支援薄弱学校,要不然靠自己的经费运转都困难。”田问才校长向我们说道。尽管面临生源外流的挑战,但学校和社区正携手努力,共同迎接每一个新的日子。周洋老师一行人与田问才校长沟通中02希望之地的挑战 多阅阅读桥项目想要扎根在独田乡的大地上,为这里的孩子播种下知识的种子,首要任务是深入了解这里的阅读状况,这也是周洋老师及其团队来到独田乡中心学校与校长进行深入访谈的关键原因。在这次访谈中,我们发现和以往的调研结果一样,独田乡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智能手机的诱惑正悄然占据着孩子们的阅读时间。乡村教师资源的有限性,以及孩子们父母或忙于生计、或对教育认知不足的现实,使得孩子们缺少一个能够引领他们重新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合适导师。然而,这些挑战,正是多阅阅读桥项目想解决的问题。秉持着“走进乡村,陪伴孩子们读完人生的第一本书”的初衷,周洋老师在这次访谈后,更加坚定了在2024年春季学期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丰富阅读课程的决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点亮孩子们心中对知识的渴望,帮助他们建立起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03撒下知识的种子 阅读桥项目以 ClassIn 软件为依托,通过摄像头与收音麦克风远程连接乡村儿童和志愿者,突破“无人伴读”的难点。所以想要实现在独田中心学校开课首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周洋老师一行人考察了教学环境后,计划在这里安装摄像头,配合ClassIn软件进行远程授课。田问才校长表示,这里的老师有着良好的信息素质,可以配合操作软件,以保证课堂顺利进行。确认学校有能够保障远程阅读课开展的基本硬件设施后,接下来便是关于阅读课程在独田乡中心校的安排事宜。欣慰的是,田问才校长对阅读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远见,他曾说:“我深知,如果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作文水平随之提高,这比单纯背诵古诗更能迅速提高成绩。”因此,学校不仅已经在一到六年级的课程中安排了阅读课,还安排了课后服务时间,用于辅导孩子作业以及举办文体活动等,这为多阅阅读课的开展提供了理想的空间。这次调研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独田乡中心校对于阅读课的重视以及推动阅读课开展的决心,虽然面临着挑战,但多阅的项目团队将全力以赴,用心准备,为点亮每一个孩子的希望之光而努力。04阅读之光的初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4月29日,独田中心学校迎来了本学期第一节阅读课。孩子们带着憧憬和希望,走进了课堂,与远在千里的志愿者老师在屏幕前进行交流和分享。知识的力量,如同春风化雨,跨越了空间的界限,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独田中心小学精彩课堂05携手共绘未来篇章 阅读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它引领我们不断前行,探索未知,只有保持不懈追求,才能领略到阅读的真正意义。未来,多阅期望与学校达成长期合作,用真实的阅读陪伴每一个孩子,共同书写他们成长的篇章。我们愿意投入我们的资源和专业知识,与学校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书香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阅读中发现自我,探索世界,实现梦想。也期待着与学校继续这段意义深远的合作旅程,为孩子们的未来贡献我们的力量。

    多阅编辑部 | 2024-05-28
    1001 点击量

    奇妙花园夏日的脚步轻盈而温暖,伴随着花香弥漫在空气中。万物沐浴在明亮、热烈和鲜艳的色彩中,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夏日,5月23日下午,适存小学的学生踏入了水韵生境花园。本次活动以"奇妙花园-水韵花园植物观察与绘画创作"为主题。在活动即将开始之际,老师热情地向学生们展示了生境花园的神奇起源,以及水韵生境花园的独特魅力。巧妙地运用古诗词,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活动揭开了神秘的序幕。活动中,学生们分为了四个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水韵生境花园的植物探究。他们通过嗅觉,触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体验夏日水韵花园的一草一木;用笔勾勒出心中的水韵花园。每个小组都展现出了不同的探究方式和创造力。有的小组选择细心观察每一种植物的形态和生长状态,记录下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特性;有的小组则更加注重植物的香气和触感,通过嗅觉和触觉来感受花园的生机与活力。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专注度。他们细心地观察着植物的每一个细节,用笔触勾勒出心中水韵花园的植物。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还学习了如何正确地进行植物观察和记录,如何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不仅学到了许多关于生态环境的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观察能力。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近了大自然,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还让他们明白了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

    多阅编辑部 | 2024-05-25
    856 点击量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这句古老而熟悉的开场白,带领我们走进奇妙的故事世界。童话和寓言,承载着懵懂孩童对于世界的最初认知,我们的情绪为故事的情节所牵引,为书中的人物或喜或悲。多阅阅读课上,在一个个充满温情的故事中,孩子们逐渐掀开神秘的面纱,窥见世界的一角。-挖色完小- 三年级《安徒生童话》第二次课● 主讲志愿者舒会连 ● 在《安徒生童话》的第二次阅读课上,舒老师与大家共同阅读了《丑小鸭》的故事。舒老师向同学们介绍道,“根据一个人的外貌、衣着来衡量、判断他的品质、才能或决定对待他的态度,这便是以貌取人”。“大家能够根据丑小鸭的原文找出几个以貌取人的例子吗?”在讲解完《丑小鸭》的故事后,舒老师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情节来谈谈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以貌取人的。  舒老师正在向同学们提问   同学们纷纷举手,积极地分享了书中有关“以貌取人”的情节:丑小鸭幼年时,因为长得和别人都不一样,不仅要被其他人踢下水,还要挨打,经常受到来自他人的欺凌。舒老师在解读故事情节时,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在学习和生活中平等待人,不要以貌取人。-大成完小-三年级《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第三次课● 主讲志愿者小黄老师 ●《狐假虎威》中狐狸借助老虎作威作福,“老虎会发现小狐狸的诡计吗?小狐狸又可以采用什么样的计策逃脱呢?”在大成完小《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第三次阅读课上,在小黄老师抛出问题后,各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开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答案。练习小组的同学上台大声说出了他们组的想法,老虎并不会发现狐狸的诡计,因为狐狸是狡猾的,能够一直欺骗老虎。阅读小组也表示赞同,认为森林里的其他小动物会帮助狐狸,一起欺骗老虎。  小组的同学正在台上分享想法   有其他小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如果狐狸一直撒谎,谎言越积越多,老虎就会开始怀疑狐狸所说的话。也有小组认为,狐狸撒谎的语气可能发生变化,当老虎意识到狐狸说话时的语气并不那么坚定,而是有着心虚的成分,可能就会识破狐狸的诡计。还有一个小组的同学从“证据”的角度进行思考,狐狸总说如果老虎吃了他,就会遭受天地的惩罚,那老虎可以要求狐狸把天地请过来,如果狐狸没有办法办到这件事,他的谎言就会被识破。小黄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感到十分惊叹,夸奖了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并鼓励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还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其他小动物之所以害怕,怕的不是狐狸,而是它身后的老虎。如果有一天,狐狸遇到了比老虎更强大的存在,而这个更强大的动物并不怕狐狸,狐狸很容易就露馅了。在有限的阅读中激发无限的想象与创新,通过阅读和对话展示孩子们对阅读世界的渴望,同时以志愿者的奉献传递爱与温暖给乡村的孩子们,多阅阅读桥始终致力于这一使命……

    多阅编辑部 | 2024-05-23
    998 点击量

    5月17日下午,在5月22日生物多样性国际日来临之际,伊顿志愿者团队来到长宁区新泾镇绿八社区的空中花园,与社区志愿者们共同开展低碳公益种植活动。大家手持各种园艺工具,纷纷投入到这片绿意盎然的天地中,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区新篇章。

    多阅编辑部 | 2024-05-23
    819 点击量

    “若足下难至,便从书中启程。”2024年的阅读桥春季学期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小朋友们在课堂上热情参与,创造了无数精彩瞬间。我们精选了上周课堂上的几段精彩互动,快来一睹为快,感受阅读桥志愿者老师与孩子们的温馨时刻吧!

    多阅编辑部 | 2024-05-21
    838 点击量

    在四月,春意盎然,大地生机勃发,万物复苏。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我们携着热忱和希望,继续走在公益之路上。春风拂过,花香四溢,正如我们的公益活动,温暖着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心灵。

    多阅编辑部 | 2024-05-15
    817 点击量

    在春风拂面、花开满园的二、三月,我们迎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在这个充满温暖与美好的季节里,公益事业的种子在社会的土壤中悄然发芽,绽放出希望的花朵。正如春风吹拂着大地,我们的公益活动也温暖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多阅编辑部 | 2024-05-13
    584 点击量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阵阵诵读声,与林间鸟鸣、山间溪流交织在一起,回荡在校园之间……01听见呼唤的声音在三年深入乡村教育的探索中,多阅敏锐地观察到乡村学校从过去普遍面临的“无书可读”的困境,现已逐渐步入“有书不读”和“有书不会读”的新阶段,乡村学生存在着在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上的不足,这也导致了他们在表达能力上的欠缺。因此,在上海静安区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多阅与上海静安图书馆携手合作,于2023年秋季学期启动了乡村学校阅读广播员赋能项目。项目积极组织来自上海立达学院播音专业与云南大学的志愿者团队,共同为文山州马塘镇包括马塘中学、马塘小学、新开田小学等十所乡村学校的小小广播员们带去经典的书籍和朗读的指导,提升学生朗读发音准确性,并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和情感。2023年秋季学期,项目组织已开展超30次朗读辅导课程,为小小广播员提供练习的平台并陪伴他们的成长。活动得到了学校老师和授课志愿者的认可,“可以感受到学生表达时更加自信了”是最为普遍的反馈,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项目的初心。然而多阅深知为乡村学校培养优秀广播员道阻且长,在总结秋季学期活动经验和听取学校教师反馈后,团队成员根据活动中观察到的乡村学生朗读问题,对项目活动进行了系统的调整和优化,精心策划并设计了春季学期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专业性和实效性, 希望可以进一步提升乡村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02听见远方的声音远方的声音慢慢靠近,陌生的声音慢慢熟悉,未知的领域在眼前慢慢明晰。春季课程的重点聚焦于带领同学们深入学习和掌握诗词及故事类朗诵的技巧,通过专业的教学与指导,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把握朗诵的节奏和韵律,从而更好地传达出作品的情感与意境。同时在课程设计上项目团队也特别注重趣味性的融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朗诵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内在的学习动力,让他们真正爱上阅读、爱上朗诵。虽然远隔万里,但上海立达志愿者和云南大学的志愿者在课程中积极调动学生情绪、带领学生齐读、纠正学生发音、给予学生反馈与鼓励,用热情搭建了一座桥梁,让距离不再是障碍。“有小朋友们能说一说这是什么成语吗?”在4月12日黄龙坝小学春季学期第一次破冰课上,借助趣味横生的成语猜猜看活动,志愿者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并耐心指导纠正同学们的发音问题。在4月23日马塘小学第二次课上,志愿者何文静用温暖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带领着学生进行了气息训练、声音训练、节奏训练,通过进行示范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朗读基本功,并学习如何在朗读中带入更多的感情色彩。同学们都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数枣”练习和绕口令的挑战中。虽然一开始遇到了些许小挫折,但在何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迅速掌握了其中的要领。每当一位同学勇敢地走上台前接受挑战时,其他同学也不甘示弱,默默地在台下反复练习。<input type="checkbox" />自开课以来,大部分志愿者反映,“同学们表现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时都踊跃举手。例如,在进行接续诗词的下一句时,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回答;在老师要求讨论的时候,都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卡莫小学的志愿者郑舒予同学表示,“同学们发言非常积极,其中有两名同学表现非常不错。虽然一开始有些害羞,但在授课过程中逐渐放开,在对于重音的理解上来说,两位同学理解得非常到位,在其他方面也是一点就通。”03 听见未来的声音4月25日至26日,多阅创始人周洋老师亲赴文山州十所乡村学校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学校对于项目的反馈,和广播站建设的切实需求,共同商议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项目课程,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与,感觉很有收获”“学到了很多播音朗读的知识”。但也有老师们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想讲的内容太多,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不到位” “希望一节课针对一个点”。项目团队认真聆听老师们的反馈,并进行反思。想做的太多,但能做的又太少,这是做教育公益时最常面临的问题,需要牢记的是好的教育公益必须是适合乡村教育土壤的和满足受益者所需的。相信坚持这一原则,在静安区公益创投、乡村学校老师、以及志愿者的支持下,项目将得到不断提升,更好地回应学校和学生“呼唤”的声音。在后续课程中,志愿者们将带领学生具体学习《唐诗的故事》、《成语故事》,并教他们如何去朗诵这些文章,让小小广播员们可以在课程结束后将自己的收获分享给更多的同学。同时,项目希望为乡村学校打造一档阅读广播节目,搭建常态化的表达平台,并通过校园广播将经典的、优质的文学作品传达给更多的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和表达兴趣。(图为周洋老师正在马塘中学与项目学生沟通交流)以声传情,用朗读给阅读赋能,用朗读之声感染更多的孩子。在此,非常感谢静安公益创投、静安图书馆、上海立达学院、云南大学对乡村学校阅读广播员赋能项目的支持!我们期待更多的同道者加入我们,将声音传向远方!

    多阅编辑部 | 2024-05-10
    444 点击量